拼音注音 : Shuǐ Qié
別名 : 金鈕扣、山顛茄、刺茄、鴨卡
來源 : 茄科茄屬植物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,以根入藥。全年可采,洗凈曬干。
性味 : 辛,微涼。有小毒。
注意 : 青光眼病人忌內(nèi)服,以免增加眼壓而使病情惡化。
功能主治 : 散瘀,通經(jīng),消腫,止痛,止咳。根:用于跌打瘀痛,腰肌勞損,胃痛,牙痛,閉經(jīng),久咳。鮮葉:搗爛外敷可治無名腫毒。
用法用量 : 根:水煎服或浸酒服,3~5錢。
備注 : (1)服過量可致中毒,解決方法可以對癥治療。有狂躁、譫妄甚至驚厥等中樞興奮癥狀時可用水合氯醛、巴比妥類鎮(zhèn)靜劑;口干、視物模糊等癥狀,可用匹羅卡品或新斯的明等對抗。早期也可洗胃,導(dǎo)瀉;或用綠豆皮、連翹、甘草水煎服;或用鮮積雪草半斤搗爛取汁服。
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拼音注音 : Shuǐ Qié
出處 : 《廣西藥植名錄》
來源 : 為茄科植物水茄的根。全年可采。洗凈,切片,曬干備用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曠野荒蕪草地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貴州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水茄,又名:一面針、小登茄、大金扣、扭茄木、金鈕扣、金鈕頭、金衫扣、天茄子、洋毛辣、刺西紅柿。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,高1~3米。全體被星狀柔毛。莖直立,分枝,粗壯,枝和葉柄散生短刺。單葉互生;卵形至矩圓狀卵形,長10~20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兩側(cè)不對稱,全緣或淺裂。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序長約4匣米;花白色,長約1厘米;花萼5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;花冠5裂,裂片披針形;雄蕊5,著生于花冠喉部,花藥長約6毫米;子房2室。漿果球形,直徑約1厘米,黃紅色,禿凈,花期夏、秋。
性味 : 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淡,微涼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 : 活血,散瘀,止痛。治跌打瘀痛,腰肌勞損,咳血,痧癥,胃痛,疔瘡,癰腫。①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散血,止痛。治咳血,牙痛,無名腫毒。"②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散瘀,消腫,止痛。治跌打瘀痛,腰肌勞損,胃痛。"③《貴州草藥》:"清暑,止咳,補虛。治痧癥,勞弱虛損,久咳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搗敷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Shuǐ Qié
別名 : 天茄子、洋毛辣、刺薔茄、金鈕扣、山顛茄、刺茄、鴨卡、野茄子、茄木、狗辣子、一面針、小登茄、扭茄木、金衫扣
英文名 : Root of Water Nightshade
出處 : 出自《廣西藥植名錄》。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茄科植物水茄的要及老莖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olanum torvum Sw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切片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長于熱帶地方的路旁、荒地、溝谷及村莊附近等潮濕地方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。
原形態(tài) : 灌木,高1-3m。小枝、葉下面、葉柄及花序柄無被塵土色星狀柔毛。莖直立,分枝,粗壯,枝和葉柄散生短刺。葉單生或雙生;葉柄長2-4cm;葉片卵形至橢圓形,長6-12cm,寬4-9cm,先端尖,基部心臟形或楔形,兩邊不相等,全緣或淺裂。傘房花序腋外生,花序長約4cm;總花梗長1-1.5cm,具1細(xì)直刺或無;萼杯狀,外面被星狀毛及腺毛,先端5裂,裂片卵狀長圓形;花冠輻形,折色,5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;雄蕊5,著生于花冠喉部,花藥長約7mm;子房2室,柱頭截形。漿果圓球形,黃色,光滑無毛,直徑1-1.5cm;種子盤狀,直徑1.5-2mm。全年均開花、結(jié)果。
性狀 : 狀性鑒別 參見“金鈕扣”,惟莖的皮刺長約5mm以上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水茄根含新綠蓮皂甙元(neolchlorogenin)[1],圓椎茄堿(jurubine)[2]。莖含澳洲茄胺(solasodine),澳洲茄-3,5-二烯(△3,5-solasode-ene)[1]。果實含水茄皂甙元(torvogenin),綠蓮皂甙元(chloro-genin)[1]。脫氫劍麻皂甙元(sisalagenone)[3]。葉子中分得2,3,4-三甲基三十烷(2,3,4-trimethyltria-contane),二十八醇三十烷酸酯(octacosanyltriacontanoate),5-三十六酮(5-hexatriacontanone),三十醇(triacontanol),3-三十三酮(3-tritriaconetanone),三十四烷酸(tetratriacotanoic acid),谷甾醇(sito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[4],水茄皂甙(torvonin)A[5]、B[6],綠蓮皂甙元、新綠蓮皂甙元[1],潘尼枯甙元(paniculogenin)[2],海南皂甙元(solaspigenin,hainange-nin),新海南皂甙元(neosolaspigenin)[7]。
炮制 : 洗凈,切片,曬干備用。
性味 : 味辛;性平;小毒
注意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青光眼病人忌內(nèi)服,以免增加眼壓而使病情惡化?!?/span>
功能主治 : 活血消腫止痛。主胃痛;痧癥;閉經(jīng);跌打瘀痛;腰肌勞損;癰腫;疔瘡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各家論述 : 1.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散血,止痛。治咳血,牙痛,無名腫毒。2.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散瘀,消腫,止痛。治跌打瘀痛,腰肌勞損,胃痛。3.《貴州草藥》:清暑,止咳,補虛。治痧癥,勞弱虛損,久咳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462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水苦荬果實
下一篇: 水茄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