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Shuǐ Hú Lu
別名 : 大水萍、鳳眼蓮、水浮蓮、洋水仙(《廣州植物志》)。
出處 : 《廣西植物名錄》
來源 : 為雨久花科植物鳳眼藍(lán)的全草或根。夏、秋采,曬干或鮮用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水塘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浮水植物或生于泥沼中。葉直立,卵形或圓形,大小不等,寬2.5~12厘米;葉柄長或短,中部以下腫脹,基部有鞘狀苞片?;ㄇo單生,長13~30厘米,中部有鞘狀苞片;穗狀花序有花6~12朵;花被長約5厘米,青紫色,管彎曲,外面近基部有腺毛,裂片6,上面1枚較大,藍(lán)色而有黃色斑點(diǎn);雄蕊3長2短;子房無柄,花柱線形。蒴果包藏于凋萎的花被管內(nèi)。種子多數(shù),卵形,有棱。花期夏、秋季。
功能主治 : 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清涼解毒,除濕,祛風(fēng)熱。外敷熱瘡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,外用:搗敷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Shuǐ Hú Lu
別名 : 大水萍、水浮蓮、洋水仙、鳳眼藍(lán)、浮水蓮、水蓮花、水鴨婆
英文名 : Herb of Common Waterhyacinth
出處 : 出自《廣西植物名錄》。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雨久花科植物鳳眼藍(lán)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ichhornia crassipes (Mart.)Solms[Pontederia crassipes Mart.]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集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水塘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廣西等地。長江以南地區(qū)廣泛栽培。
原形態(tài) : 鳳眼蓮 多年生浮水或生于泥沼中的草本。須根發(fā)達(dá)。葉叢生于縮短莖的基部,葉柄長或短,中下部有膨大如葫蘆狀的氣囊,基部有鞘狀苞片;葉片卵形或圓形,大小不等,寬2.5-12cm?;ㄇo單生,高13-30cm,中上部有鞘狀苞片;穗狀花序有花6-12朵;花被6裂,長約5cm,青紫色,管彎曲, 外面靠近基部處有腺毛;上面一枚較大,藍(lán)色,中央有黃色斑點(diǎn);另外5枚近相等;雄蕊3長2短;長的伸出花外;子房無柄,花柱線形。蒴果包藏于凋萎的花被管內(nèi)。種子多數(shù),卵形,有縱棱?;ㄆ谙?、秋季。
栽培 : 生物學(xué)特性 喜溫暖和陽光,畏寒冷,在水溫18-22℃,水深30cm左右時生長最好。天然繁殖能力極強(qiáng)。 栽培技術(shù) 用分株法繁殖。在高溫季節(jié)繁殖生長力極強(qiáng),根系發(fā)達(dá),其宿根和匍匐枝可天然繁殖,將其分割栽入水下泥土或投入水中,就能很快到處蔓延繁殖,不僅具有凈化水面的功能,又是很好的飲料和綠肥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根含赤霉素類(gibberellins)成分以及N-苯基-2-萘胺(N-phenyl-2-naphthylamine),亞油酸(linoleic acid),亞油酸甘油酯[glycerol 1,9-12(Z,Z)-octadecadienoic acid]?;êㄉ?,其結(jié)構(gòu)為[6'''-(飛燕草素-3-龍膽二糖基)][6″-芹菜素7-葡萄糖基]丙二酸酯
性味 : 辛;淡;涼
功能主治 : 疏散風(fēng)熱;利水通淋;清熱解毒。主風(fēng)熱感冒;水腫;熱淋;尿路結(jié)石;風(fēng)疹;濕瘡;癤腫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各家論述 : 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清涼解毒,除濕,祛風(fēng)熱。外敷熱瘡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473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水菖蒲
下一篇: 水葫蘆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