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Shuǐ Jué
別名 : 豈、水松草
來源 : 蕨類水蕨科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(L.)Brongn. 生境分布 : 江蘇 性味 : 甘 功能主治 : 散瘀拔毒 用法用量 : 0.5~1兩,水煎服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拼音注音 : Shuǐ Jué 別名 : 荳(《呂氏春秋》) 出處 : 《綱目》 來源 : 為水蕨科植物水蕨的全株。 生境分布 : 生于池沼、水田或水溝的淤泥中 原形態(tài) : 一年生水生草本 性味 : ①《綱目》:"甘苦 功能主治 : 活血,解毒 復(fù)方 : 治腹中痞積:水蕨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Shuǐ Jué 別名 : 龍須菜 英文名 : Herb of Floating Fern, Herb of Oriental Water Fren 出處 : 出自《綱目》。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水蕨科植物水蕨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(L.) Brongn.[Acrostichum thalictroides L.;Ceratopteris siliquosa(L.)Copel.]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條收,洗凈泥土,曬干或鮮用。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池塘淺水處、水田或淺水溝中,有時漂浮于深水面上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 原形態(tài) : 一年生水生草本 性狀 : 性狀鑒別 根莖短,密生須根。葉二型,無毛。營養(yǎng)葉狹短圓形,長10-30cm,寬5-15cm,二至四回羽裂,末回裂片披針形或矩圓披針形,寬約6mm;孢子葉較大,矩圓形或卵狀三角形,長15-40cm,寬10-20cm,二至三回羽狀深裂,末回裂片條形,角果狀,寬不超過2mm 化學(xué)成分 : 含較多的β-胡蘿卜互(β-carotene)。 歸經(jīng) : 脾;胃;大腸經(jīng) 性味 : 甘;苦;寒;無毒 注意 : 忌雜食一月余乃佳。 功能主治 : 消積;散瘀;解毒;止血。主腹中痞塊;痢疾;小兒胎毒;瘡癤;跌失損傷;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 各家論述 : 1.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治跌打,散毒。2.《海南植物志》:莖葉治胎毒,消痰積。3.《華南千種草藥》:解毒、止血、止痢、止咳。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483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《中藥大辭典》:水蕨
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水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