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Shā Jí Dòu
別名 : 砂珍棘豆 來源 : 豆科沙棘豆Oxytropis psammocharis Hance,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: 河北 性味 : 淡 功能主治 : 消食健脾。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: 0.5~1兩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拼音注音 : Shā Jí Dòu 別名 : 泡泡草 出處 : 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 來源 : 為豆科植物砂珍棘豆的全草。夏 生境分布 : 生于沙地、河岸沙灘、山坡等處。分布陜西、甘肅、山西、河北、內(nèi)蒙占等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,高10~15厘米,全株被長柔毛。根長。幾為無莖。葉多數(shù),長5~20厘米;小葉對生或4~6枚輪生,線形或線狀長圓形 性味 : 味淡,性平。 功能主治 : 消食健脾。治小兒消化不良。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Shā Jí Dòu 別名 : 泡泡草。 英文名 : Herb of Sandliving Crazyweed 出處 : 出自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。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砂珍棘豆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xytropis psammocharis Hance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集,曬干。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-1400m的沙質(zhì)坡地、河岸沙灘、山腳等處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陜西、寧夏等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砂珍棘豆 多年生草本,高5-15cm。根長圓柱形,黃褐色 性狀 : 性狀鑒別 皺縮成團 歸經(jīng) : 脾 性味 : 淡 功能主治 : 消食健脾。主小兒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533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
上一篇:
沙棘
下一篇:
沙生風(fēng)毛菊
《中藥大辭典》:沙棘豆
《中華本草》:沙棘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