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Shā Yuàn Zǐ
別名 : 潼蒺藜、蔓黃芪 英文名 : SEMEN ASTRAGALI COMPLANATI 來源 : 本品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.Brown.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狀 : 本品略呈腎形而稍扁,長2~2.5mm,寬1.5~2mm,厚約1mm。表面光滑,褐綠色或灰褐色,邊緣一側微凹處具圓形種臍。質堅硬,不易破碎。子葉2,淡黃色,胚根彎曲,長約1mm。無臭,味淡,嚼之有豆腥味 貯藏 : 置通風干燥處 炮制 : 沙苑子:除去雜質,洗凈 鑒別 : 取本品1g,搗碎,加乙醚10ml,置溫水浴上回流10分鐘,濾過,棄去醚液。殘渣揮盡乙醚,加甲醇5ml,加熱回流10分鐘,濾過。取濾液1 滴,點于色譜濾紙上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觀察,顯紫紅色熒光,再加甲醇2 滴使斑點擴散,紫紅色環(huán)內有一亮黃色環(huán)。 歸經 : 歸肝、腎經。 性味 : 甘 功能主治 : 溫補肝腎,固精 用法用量 : 9~15g。 摘錄 : 《中國藥典》 拼音注音 : Shā Yuàn Zǐ 別名 : 沙苑蒺藜、同州白蒺藜、沙苑白蒺藜(《本草圖經》),沙苑蒺藜子(《本草求原》),潼蒺藜(《本草便讀》),沙蒺藜(《增訂偽藥條辨》),夏黃草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 出處 : 《臨證指南醫(yī)案》 來源 : 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或華黃芪的種子。秋末冬初,果實成熟而尚未開裂時連莖割下,曬干后打下種子,去凈雜質,再曬干 原形態(tài) : ①扁莖黃芪又名:蔓黃芪 性狀 : ①扁莖黃芪的干燥種子呈腎臟形而稍扁 炮制 : 沙苑子:揀去雜質 歸經 : 入肝 性味 : 甘 注意 : 相火熾盛 功能主治 : 補肝 用法用量 : 內服:煎湯 復方 : ①治精滑不禁:沙苑蒺藜(炒)、芡實(蒸)、蓮須各二兩,龍骨(酥炙)、牡蠣(鹽水煮一日一夜,煅粉)各一兩。共為末,蓮子粉糊為丸,鹽湯下。(《醫(yī)方集解》金鎖固精丸)②治腎虛腰疼:沙苑子一兩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③治脾胃虛,飲食不消,濕熱成臌脹者:沙苑蒺藜二兩(酒拌炒),蒼術八兩(米泔水浸一日,曬干,炒)。共研為末。每服三錢,米湯調服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54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,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《中藥大辭典》:沙苑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