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Shū Sōnɡ Juǎn Bǎi
英文名 : Rarefaction tamariskoid spikemoss herb
出處 : 始載于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·蕨類植物門》。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卷柏科植物疏松卷柏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elaginella effusa Alston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草地和林邊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貴州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莖直立,高約13cm。枝系狹橢圓形,合軸分枝。葉二型,在枝兩側(cè)及中間各2行;側(cè)葉斜卵形,長2-3mm,寬1.5-2mm,兩側(cè)不等,先端鈍圓,基部為偏斜心形,邊緣近全緣;中葉卵狀披針形,長約2mm,寬約1mm,先端具長芒,基部為圓形,全緣。孢子囊穗1或2個生于小枝頂端,長3-7mm;孢子葉同型,披針形,有龍骨狀突起,先端銳尖,略有齒。孢子囊圓腎形;孢子異型。
歸經(jīng) : 心;大腸;膽經(jīng)
性味 : 微苦;平
功能主治 : 清熱利濕;蟹解毒。主肝炎;痢疾;癰癤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。
各家論述 : 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全草味微苦,性平。有消炎解毒的功能。用于肝炎、痢疾、癰癤等癥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574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畬山羊奶子
下一篇: 疝氣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