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Shǔ Kuí Huā
別名 : 側金盞(《爾雅翼》),棋盤花(《分類草藥性》),蜀其花(《本草推陳》),水芙蓉(《湖南藥物志》),栽秧花(《貴州草藥》),镲鈸花、搟杖花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出處 : 《千金·食治》
來源 : 為錦葵科植物蜀葵的花朵。夏、秋采收,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各地均有栽培。
原形態(tài) : 蜀葵(《千金·食治》),又名:菺、戎葵(《爾雅》),吳葵(《別錄》),胡葵(《千金方》),一丈紅(《草木記》)。二年生草本,高達2.5米。莖直立,具星狀簇毛。葉互生,圓形至圓卵形,長6~10厘米,寬5~10厘米,先端圓鈍,基部心形,通常具3~7淺裂,邊緣具不整齊的鈍齒,兩面均有星狀毛;葉柄長約4~8厘米,具星狀簇毛?;▎紊谌~腋,有柄長約2.5厘米,小苞片7~8,基部連合,較萼為短;花萼圓杯狀,5裂,裂片三角形,密被星狀絨毛:花冠直徑約7厘米,紫紅色、淡紅色或白色,花瓣5,倒卵形,先端邊緣具不規(guī)則的齒裂,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結合成一圓柱體,花藥密集其上;子房多室,心皮輪狀排列,花柱上部分裂。果實扁球形,直徑約3厘米。種子斜腎臟形,背部邊緣豎起如雞冠狀,側面有斜紋?;ㄆ?~10月。本植物的根(蜀葵根)、莖葉(蜀葵苗)、種子(蜀葵子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化學成分 : 花瓣含一種黃色素,熔點261℃(分解),可能是有二苯酰甲醇型的結構與山柰酚相關的物質(zhì)。其白花者,曾分離兩種可能是二氫山柰酚的甙,一種是無色結晶,分解點235℃;另一種是淡黃色結晶,分解點261℃;前一種的甙元分解點是232℃,糖是葡萄糖。深黃色者曾分離一種葡萄糖甙,名蜀葵甙;它水解則生葡萄糖及蜀葵甙元?;ǖ募t色素,在酸性時呈紅色,堿性時呈褐色,可作中和的指示劑。
性味 : 甘,寒。①《別錄》:"味咸,無毒。"②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甘,微寒滑,無毒。"
注意 : 《四川中藥志》:"孕婦忌用。"
功能主治 : 和血潤燥,通利二便。治痢疾,吐血,血崩,帶下,二便不通,瘧疾,小兒風疹。①《別錄》:"主理心氣不足。"②《千金·食治》:"定心氣。"③《本草拾遺》:"治小兒風疹。花有五色,白者療痢疾,去邪氣,陰干末食之。"④《爾雅翼》:"敷瘡腫。"⑤《珍珠囊》:"治帶下。赤治赤(帶),白治白(帶)。"⑥《綱目》:"治帶下,目中溜火,和血潤燥,通竅,利大、小腸。"⑦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紅崩,吐血。紅、白、淡三種,白治帶癥。"⑧《重慶草藥》:"和血,潤腸,除邪熱。治倒經(jīng),熱毒燥結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~2錢;或研末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"
復方 : ①治婦人白帶下,臍腹冷痛,面色痿黃,日漸虛損:白蜀葵花五兩。陰干,搗細羅為散,每于食前,以溫酒調(diào)下二錢。如赤帶下,亦用赤花。(《圣惠方》)②治二便關格,膿悶欲死:蜀葵花一兩(搗爛),麝香半錢。水一大盤,煎服,根亦可用。(《綱目》)③治痎瘧及邪熱:蜀葵花白者。陰干,為末服之。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④治鼻面酒皶及酐酣:蜀葵花一合,研細,臘月脂調(diào)敷,每夜用之。(《仁存堂經(jīng)驗方》)⑤治蝎螫:蜀葵花,石榴花、艾心等分。并取陰干,合搗,和水涂之螫處。(《補缺肘后方》)⑥治燙傷:棋盤花三朵,泡麻油二兩,搽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Shǔ Kuí Huā
別名 : 吳葵華、側金盞、白淑氣花、棋盤花、蜀其花、蜀季花、麻桿花、舌其花、大蜀季花、果木花、木槿花、熟季花、秫秸花、端午花、大秫花、餅子花、公雞花、搟杖花、單片花。
英文名 : Flower of Hollyhock
出處 : 出自《千金、食治》1.《爾雅》郭璞注:蜀葵,似葵,花如木花。2.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蜀葵小花者名錦葵,功用更強。3.《綱目》:蜀葵,處處人家植之,春初種子,冬月宿根亦自生。苗嫩時亦可茹食,葉似葵菜而大,亦似絲瓜葉,有坡叉,過小滿后長莖高五、六尺,花似木JIN而大,有深紅、淺紅、紫黑、白色、單葉、干葉之異,昔人謂其疏莖密葉,翠萼艷花,金粉榴心者,頗善狀之。惟紅、白二色入藥,其實大如指頭,皮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蜀葵的花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lthaea rosea (L.)Cav. [Alcea rosea L.;Althaea sinensis Cav.;A.rosea (L.) Cav.var.sinensis (Cav.) S.Y.Hu]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本種原產(chǎn)我國西南地區(qū),殃各地廣泛栽培。
原形態(tài) : 蜀葵 二年生直立草本,高達2m。莖枝密被刺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5-15cm,被星狀長硬毛;托葉卵形,長約8mm,先端具3尖;葉近圓心形,直徑6-16cm,掌狀5-7淺裂或波狀棱角,裂片三角形或圓形,中裂片長約3cm,寬4-6cm,上面疏被星狀柔毛,粗糙,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?;ㄒ干瑔紊蚪厣?,排列成總狀花序式,具葉狀苞片?;üiL約5mm,果時延長至1-2.5cm,被星狀長硬毛;小苞片杯狀,常6-7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,長8-10mm,密被星狀粗硬毛,基部合生;萼鐘狀,直徑2-3cm,5齒裂,裂片卵狀三角形,長1.2-1.5cm,密被星狀粗硬毛;花大,直徑6-10cm,有紅、紫、白、粉紅、黃和黑紫等色;單瓣或重瓣,花瓣倒卵狀三角形,長約4cm,先端凹缺,基部狹,爪被長髯毛;雄蕊柱無毛,長約2cm,花絲纖細,長約2mm,花柱分枝多數(shù),微被細毛。果盤狀,直徑約2cm,被短柔毛,分果爿近圓形,多數(shù),背部厚達1mm,具縱槽?;ㄆ?-8月。
栽培 : 生物學特性 喜陽光充足及溫暖氣候,耐寒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栽種。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。種子繁殖:夏、秋播種為宜,6-7月種子成熟,采下即播,約1星期后發(fā)芽,當真葉2-3枚時,移植1次,次年就可開花。分株繁殖:花后至春季抽梢前進行,常作二年生栽培,生長期可施液肥。病蟲害防治 蜀葵銹病,為害葉片,可在春季和夏季于植株上噴灑波爾多液。播種前應進行種子消毒。
性狀 : 性狀鑒別 花卷曲,呈不規(guī)則的圓柱狀,長2-4.5cm。有的帶有花萼和副萼,花萼杯狀,5裂,裂片三角形,長1.5-2.5cm,副萼6-7裂,長5-10mm,兩者均呈黃褐色,并被有較密的星狀毛?;ò臧櫩s卷折,平展后呈倒卵狀三角形,爪有長毛狀物。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聯(lián)合成筒狀?;ㄖ喜糠至殉式z狀。質(zhì)柔韌而稍脆。氣微香,昧淡。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:粉棕色。①花粉粒圓球形,淡黃色,直徑107-154μm,外壁具刺狀突起,萌發(fā)亂及孔溝均不易察見。②星狀毛,常為3-10分枝,每分枝為單細胞,稍有彎曲,直徑13-33μm,長82-740μm,細胞壁較厚,胞腔明顯。③螺紋導管細長,直徑8-14μm。④花絲表皮細胞排列較緊,多與導管在一起。
化學成分 : 花含1-對-羥基苯基-2-羥基-3-(2,4,6)-三羥基苯基一1,3-丙二酮[1-p-hydroxyphenyl-2-hydroxy-3-(2,4,6)-trihydroxyphenyl-1,3-propandione],二氫山柰酚葡萄糖甙(dihydro-kaempferolglucoside)及蜀葵甙(herbacin)。
鑒別 : 理化鑒別 取租粉1g,加2%鹽酸甲醇溶液5ml浸漬20min,濾過,濾液顯紫紅色;取濾液滴于白瓷板內(nèi),滴加硫酸,顯橙黃色。
歸經(jīng) : 肺;大腸;膀胱經(jīng)
性味 : 甘;咸;涼
注意 : 《四川中藥志》:孕婦忌用。
功能主治 : 和血止血;解毒散結。主吐血;衄血;有經(jīng)過多;赤白帶下;二便不通;小兒風疹;瘧疾;癰疽癤腫;蜂蝎螫傷;燙傷;火傷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-9g;或研末,1-3g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;或鮮品搗敷。
復方 : ①治婦人白帶下,臍腹冷痛,面色痿黃,日漸虛損: 白蜀葵花五兩。陰干,搗細羅為散,每于食前,以溫酒調(diào)下二錢。如赤帶下,亦用赤花。 (《圣惠方》)②治二便關格, 脹悶欲死: 蜀葵花一兩(搗爛),麝香半錢。水一大盞,煎服,根宜可用。3.治HAI瘧: 蜀葵花白者。 陰干,為未服之。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④治鼻面酒ZA: 蜀葵花一合,研細,臘月脂調(diào)敷,每夜用之。(《仁存堂經(jīng)驗方分)⑤治蝎螫: 蜀葵花、石榴花、艾心等分。并取陰干,合搗,和水涂全螫處。(補缺肘后方》)⑥洽燙傷: 棋盤花三朵,泡麻油二兩,搽患處。 (《貴州草藥》)
各家論述 : 1.《別錄》:主理心氣不足。2.《千金·食治》:定心氣。3.《本草拾遺》:治小兒風疹。花有五色, 白者療痢疾,去邪氣,陰干末食之。4.《爾雅翼》:敷瘡腫。5.《珍珠囊》:治帶下。赤治赤(帶),白治白(帶)。6.《綱目》:治帶下,目中溜火,和血潤燥,通竅,利大、小腸。7.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紅崩,吐血。紅、白、淡三種,白治帶癥。8.《重慶草藥》:和血,潤腸, 除邪熱。治倒經(jīng),熱毒燥結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834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蜀葵根
下一篇: 賽北紫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