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Suān Jiānɡ Cài
別名 : 山蓼
出處 : 《陜西中草藥》
來源 : 為蓼科植物腎葉山蓼的全草。夏、秋間采收,曬干 生境分布 : 生于高山地區(qū)的山坡或山谷。分布吉林、陜西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和西藏等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。莖直立。葉常簇生基部,具長柄;葉片腎形,長1.5~3厘米 性味 : 酸,涼。 功能主治 : 清熱利濕。治肝氣不舒,肝炎,壞血病。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~4錢。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Suān Jiānɡ Cài 別名 : 鹿蹄葉 出處 :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志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山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ryia digyna(L.)Hill[Rumex digynusL.;Oxyria reniformis Hook.]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間采收,洗凈,曬干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高山地區(qū)的山坡草地或山谷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陜西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 化學(xué)成分 : 酸漿菜地上部分含大量咖啡酸(caffeic acid)及少量綠原酸(chlorogenic acid),豐富的維生素(vitamin)C及胡蘿卜素(carotene) 歸經(jīng) : 肝經(jīng) 性味 : 味酸;性涼 功能主治 : 清熱利濕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859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《中華本草》:酸漿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