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Yí Wèi Yào
別名 : 野槐樹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野藍枝子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》),狼牙草(《中國主要植物圖說·豆科》),小豆柴、巖豆柴、鐵掃把、野綠豆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山皂角、鐵皂角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山綠豆(《四川中藥志》),紫花地料梢、馬料梢(《浙扛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
出處 : 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
來源 : 為豆科植物馬棘的全草。9~10月采收。
生境分布 : 生長于山坡竹林下。分布于山西 原形態(tài) : 馬棘(《救荒本草》)小灌木,高60~90厘米。莖多分枝,枝條有丁字毛。單數羽狀復葉,互生,長5~6厘米;小葉7~11片,倒卵形或長圓形,長1~2.5厘米,寬5~14毫米,先端有凹陷,全緣 性味 : 《四川中藥志》:"味苦澀,性溫 功能主治 : 治瘰疬 用法用量 : 內服:煎湯,0.3~1兩 復方 : ①治癢子初起,結核硬塊:一味藥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Yí Wèi Yào 別名 : 野槐樹山皂角、鐵皂角、山綠豆、一味藥 英文名 : Herb of False Indigo, False Indigo 出處 : 出自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馬棘的根或地上部分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-1300m處的山坡林緣及灌木叢中 原形態(tài) : 馬棘,小灌木,高1-3m。莖多分枝,幼枝灰褐色,有棱,被丁字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1-1.5cm,被平貼丁字毛;插葉小,狹三角形,長約1mm,時落;奇數羽狀得葉 栽培 : 生物學特性,喜較溫明向陽 性狀 : 同屬植物浙江木藍IndigoferaparkesiiCraib與本品藥效相同。 歸經 : 脾,胃經。 性味 : 味苦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表 用法用量 : 內服:煎湯 復方 : 1 各家論述 : 1.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利水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92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《中華本草》:一味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