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Tánɡ Sōnɡ Cǎo
別名 : 白蓬草 出處 : 《晶珠本草》記載:吉合覺清熱解毒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!度缫鈱殬洹酚涊d:吉合覺清熱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的根及根莖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-1800m的草原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 栽培 : 生物學特性,喜涼爽濕潤環(huán)境 性狀 : 性狀鑒別:干燥根莖上端有多數(shù)蘆頭,每個蘆頭粗約4mm,基上殘留莖苗痕跡,并常包,有鱗葉薄片。根莖長形,外表棕褐色腹面密生成束的須根,形如馬尾;須根長13~25cm,粗2~3mm,外表紅黃色或金黃色,有光澤,具縱向細紋,老栓皮及皮層往往呈環(huán)節(jié)狀脫落,尚未剝落者,以手搓之即脫。體輕,質脆易斷。根莖斷面外圈棕褐色 化學成分 : 本品須根中含有小檗堿(berberin) 藥理作用 : 小檗堿具有抗菌作用 歸經(jīng) : 心;肝;大腸經(jīng) 性味 : 味苦;性寒 功能主治 : 清熱瀉火;燥濕解毒。主熱病心煩;濕熱瀉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 用法用量 : 內服:煎湯,5-10g;或制成糖漿 制劑 : 丸劑 復方 : 如意珍寶丸:藏紅花35g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0996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