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ul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ul>
    • <kbd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kbd>
    • 登錄
      首頁 >> 中醫(yī)基礎(chǔ)常識 >> 中藥材

      土大黃

      中醫(yī)世家 2023-05-04 01:13:54

  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土大黃

      拼音注音 : Tǔ Dài Huánɡ

      別名 : 紅筋大黃、金不換[江西

      、湖北]、血三七
      、化雪蓮、鮮大青[江蘇蘇州]

      來源 : 為蓼科酸模屬植物土大黃Rumex madaio Makino[R. daiwoo Makino]

      ,以根和葉入藥
      。秋季挖根,洗凈
      ,切片
      ,曬干或鮮用。葉隨用隨采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于山腳

      、路邊
      、田野;亦有栽培
      。分布于山東
      、江蘇、江西
      、河南
      、湖北、湖南及廣東等省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

      ,高1米左右。根肥厚而大
      ,黃色
      。莖直立,紫綠色
      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;~具長柄;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
      ,長15~25厘米,寬6~16厘米
      ,先端鈍
      ,基部圓形或心形,全緣
      ,背面有明顯的疣狀凸起
      ,莖生葉卵狀披針形,互生,莖上部葉漸小
      ,變?yōu)榘~
      ,葉脈紅色;托葉膜質(zhì)
      。夏季開淡綠色小花
      ,由葉腋抽出花軸,輪生多數(shù)小花
      ,排列成大形圓錐花序
      。花被6片
      ,雄蕊6
      ,雌蕊子房1室,頂端有3花柱
      ,柱頭毛狀
      。瘦果卵形
      ,有3棱,茶褐色

      栽培 : 喜涼爽

      、濕潤環(huán)境,耐嚴(yán)寒
      ,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格
      ,但不宜粘土或低洼積水的地區(qū)栽培。種子繁殖
      ,春
      、夏、秋季均可播種
      ,條播
      ,行距1.5尺,覆土1寸左右
      ,保持土壤濕潤
      ,約1周左右出苗,每畝播種量1.5~2斤
      。苗高1寸左右間苗
      ,株距1尺。生長期間
      ,培土1~2次
      ,可促進(jìn)根部生長。有蚜蟲為害時
      ,可用樂果乳劑1斤加水2000斤噴殺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根含蒽醌類。

      藥理作用 : 本品有止血作用

      性味 :

      、辛,涼

     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

      ,止血,祛瘀
      ,通便
      ,殺蟲。用于肺膿瘍
      ,肺結(jié)核咯血
      ,衄血,流行性乙型腦炎
      ,急
      、慢性肝炎
      ,便秘;外用治跌打損傷
      ,燒燙傷
      ,癰癤腫毒,流行性腮腺炎
      ,疥瘡
      ,濕疹,皮炎

      用法用量 :

      、葉3~5錢(鮮品0.5~1兩);外用適量
      ,研末敷患處

      復(fù)方 : 1、流行性乙型腦炎:土大黃鮮葉1~2兩

      ,水煎
      。口服或鼻飼灌服
      ,每天2~3次
      。高熱者可加安乃近;重型或極重型采用中西醫(yī)綜合治療
      。2
      、肺結(jié)核咯血:土大黃鮮葉7片,水煎服

      備注 : 以土大黃為名的草藥甚多,如同屬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.

      、皺葉酸模Rumex crispus L.
      、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.、和牛耳大黃Rumex nepalensis Spreng. 及大黃屬植物華北大黃(山大黃)Rheum franzenbachii Munt 等
      ,在不同地區(qū)也有稱土大黃者

     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  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土大黃

      拼音注音 : Tǔ Dài Huánɡ

      別名 : 吐血草、箭頭草(汪連仕《采藥書》)

      ,救命王(《慈航活人書》)
      ,金不換(《綱目拾遺》),紅筋大黃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
      ,野蒿荬(《中醫(yī)藥實(shí)驗(yàn)研究》)
      ,廣角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鐵蒲扇
      、大暈藥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
      ,包金蓮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
      ,血當(dāng)歸、癬藥
      、土三七
      、蘿卜奇、止血草(《湖南藥物志》)
      ,化血蓮(《江西草藥》)

      出處 : 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

      來源 : 為蓼科植物土大黃的根。9~10月采收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于原野山坡邊

      。黃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。產(chǎn)四川
      、貴州
      、江蘇、福建
      、湖南等地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。根肥厚且大

      ,黃色
      。莖粗壯直立,高約1米
      ,綠紫色
      ,有縱溝。根出葉長大
      ,具長柄
      ;托葉膜質(zhì);葉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
      ,長15~30厘米
      ,寬12~20厘米,先端鈍圓
      ,基部心形
      、全緣,下面有小瘤狀突起
      ;莖生葉互生
      ,卵狀披針形,至上部漸小
      ,變?yōu)榘~
      。圓錐花序,花小,紫綠色至綠色
      ,兩性
      ,輪生而作疏總狀排列;花被6
      ,淡綠色
      ,2輪,宿存
      ,外輪3片披針形
      ,內(nèi)輪3片,隨果增大為果被
      ,緣有牙齒
      ,背中肋上有瘤狀突起;雄蕊6
      ;子房1室
      ,具棱,花柱3
      ,柱頭毛狀
      。瘦果卵形,具3棱
      ,茶褐色
      。種子1粒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、果期5~7月。本植物的葉(土大黃葉)亦供藥用
      ,另詳專條

      性狀 : 干燥根肥厚粗大,外表暗褐色

      ,皺折而不平坦
      ,殘留多數(shù)細(xì)根。一般切成塊狀
      ,斷面黃色,可見有由表面凹入的深溝條紋
      。味苦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根含蒽醌類。

      性味 : 辛苦

      ,涼
      。①《綱目拾遺》:"性平。"②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:"性涼。"③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"味辛
      ,性平
      。"④《江西草藥》:"性寒,味辛苦
      。"

      功能主治 : 清熱

      ,行瘀,殺蟲
      ,解毒
      。治咳血,肺癰
      ,腮腺炎
      ,大便秘結(jié),癰瘍腫毒
      ,濕疹
      ,疥癬,隊打損傷
      ,燙傷
      。①汪連仕《采藥書》:"治吐血。軍中箭傷
      ,罨之
      。"②《綱目拾遺》:"破瘀生新。治跌打
      ,消癰腫
      ,止血;愈疥癬
      ,和糖醋搗擦
      。""治肺癰。"③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:"治無名腫毒
      ,消血熱
      。"④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"開胃健脾,補(bǔ)體虛力弱
      。"⑤《湖南藥物志》:"疏風(fēng)祛濕
      ,殺蟲止癢,清熱解毒
      。"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  ,3~5錢。外用:搗敷或磨汁涂

      復(fù)方 : ①治癆傷吐血:金不換鮮根連葉七錢至一兩

      ,百合三錢
      ,冰糖一兩。水煎服
      。(《中醫(yī)藥實(shí)驗(yàn)研究》)②治咳嗽吐血
      ,跌打受傷吐血:金不換五至七錢,和精豬肉切細(xì)
      ,做成肉餅
      ,隔水蒸熟食之。(《中醫(yī)藥實(shí)驗(yàn)研究》)③治肺癰:金不換草根一兩
      ,搗汁酒煎服三次
      ,(《百草鏡》)④治腮腺炎:鮮土大黃根、鮮天葵根各適量
      ,酒糟少許
      ,搗爛外敷。(《江西草藥》)⑤治皮炎
      ,濕疹:土大黃適量
      ,煎水洗。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⑥治癬癩:土大黃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時
      ,用醋磨搽
      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⑦治腫毒初起:金不換草,根葉不拘
      ,五錢
      。搗碎,陳酒煎服
      。(《百草鏡》)⑧治腳腫爛及小兒清水瘡:土大黃根搗爛敷患處
      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⑨治大便秘結(jié):土大黃根一至五錢,水煎服
      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⑩治湯火傷:土大黃根適量
      ,研末。麻油調(diào)敷傷處
      。(《江西草藥》)

     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
      《中華本草》:土大黃

      拼音注音 : Tǔ Dài Huánɡ

      別名 : 吐血草

      、箭頭草、救命王
      、金不換
      、紅筋大黃、野蒿荬
      、廣角
      、鐵蒲扇、大暈藥
      、包金蓮、止血草、牛大黃
      、土三七
      、血當(dāng)歸、蘿卜奇
      、血三七
      、癬藥、化血蓮

      出處 : 出自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

     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土大黃的根

      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umex obtusifolius L.[R.madaio auct.non Makino采收和儲藏:9~10月采挖其根
      ,除去泥土及雜質(zhì),洗凈切片
      ,晾干或鮮用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原野山坡邊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

      、安徽
      、浙江、江西
      、河南
      、湖南、廣西
      、廣東
      、四川、云南等地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

      。根肥厚且大,黃色
      。莖粗壯直立
      ,高約1m。根生葉大
      ,有長柄
      ;托葉膜質(zhì);葉片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
      ;莖生葉互生
      ,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,莖上部葉漸小
      ,變?yōu)榘~圓錐花序
      ,花小,紫綠色至綠色
      ,兩性
      ,輪生而作疏總狀排列
      ;花被片6,淡綠色
      ,2輪
      ,宿存,外輪3片披針形
      ,內(nèi)輪3片
      ,隨果增 大為果被,緣有牙齒
      ,背中肋上有瘤狀突起
      ;雄蕊6;子房1室
      ,具棱
      ,花柱3,柱頭毛狀
      。瘦果卵形
      ,具3棱,茶褐色
      。種子1粒
      。花果期5-7月

      性狀 : 性狀鑒別 根莖粗短

      ,直徑約3cm,有少數(shù)分枝
      ,頂端有莖基與葉基殘余呈棕色鱗片狀及須毛纖維狀
      ,有的具側(cè)芽及須狀根,并有少數(shù)橫紋
      。根粗長圓錐形
      ,長約17cm,直徑達(dá)1.8cm
      ,表面棕色至棕褐色
      ,上段具橫紋,其下具多數(shù)縱皺紋
      ,散有橫長皮孔樣疤痕及點(diǎn)狀須根痕
      。質(zhì)硬,斷面黃色
      ,可見棕色形成層環(huán)及放射狀紋理
      。氣微,味稍苦
      。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:木栓層薄
      。皮層為薄壁組織
      ,有的薄壁細(xì)胞含有草酸鈣簇晶,直徑50-60μm
      。韌皮部細(xì)胞壓縮
      。形成層環(huán)明顯。木質(zhì)部導(dǎo)管單個散在或數(shù)個成群
      ,呈徑向排列。無髓
      。本品薄壁細(xì)胞含淀粉粒
      ,類梭形、類球形
      ,長徑5-32μm
      。根莖中央有髓部。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土大黃根及根莖含結(jié)合及游離的大黃素(emodin)

      ,大黃素甲醚(physcion)
      ,大黃酚(chrysophanol)衍生物其總量為1.14%,其中結(jié)合型0.87%
      ,游離型0.27%
      ,還含有酸模素(musizin)及大量鞣質(zhì)[1]。根中還含6-O-丙二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?β-甲基-D-吡喃葡萄糖甙(6-O-maloynyl-β-methyl-D-glucopyranoside)及阿斯考巴拉酸(ascorbalamic acid)[2]

      藥理作用 : 煎劑可使小鼠凝血時間顯著縮短(毛細(xì)管法),應(yīng)用肝素使凝血時間延長后

      ,再用煎劑仍可使其縮短
      。小鼠靜脈注射依文氏藍(lán),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組織胺
      ,則于注射組織胺之局部不久出現(xiàn)藍(lán)暈
      ,如預(yù)先腹腔注射煎劑則可阻斷或推遲藍(lán)暈的發(fā)生,說明它能使毛細(xì)血管收縮
      ,通透性降低
      。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試驗(yàn),表明它可使血營收縮

      歸經(jīng) :

      ;脾;大腸經(jīng)

      性味 :

      ;苦
      ;性涼

     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; 涼血止血; 祛瘀消腫;通便

      ;殺蟲
      。主肺癆咳血
      ;肺痛;吐血
      ;瘀滯腹痛
      ;跌打損傷;大便秘結(jié)
      ;痄腮
      ;癰瘡腫毒;燙傷
      ;疥癬
      ;濕疹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0~15g

      。外用:適量
      ,搗敷或磨汁涂。

      各家論述 : 1.汪連仕《采藥書》:治吐血

      。軍中箭傷
      ,置之。2.《綱目抬遺》:破瘀生新
      。治跌打
      ,消癰腫,止血
      ;愈疥癬
      ,和糖醋搗擦。治肺癰
      。3.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:治無名腫毒
      ,消血熱。4.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開胃健脾
      ,補(bǔ)體虛力弱
      。5.《湖南藥物志》:疏風(fēng)祛濕,殺蟲止癢
      ,清熱解毒

     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
  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014.html.

      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

      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
      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
      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
      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
      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
      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
      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
      上一篇:

      下一篇:

      相關(guān)文章
      兩面青
      大青木
      拼音注音 : Dà Qīng Mù別名 : 路邊青
      、臭葉樹、羊咪青
      、青心草
      、臭大青、鴨公青
      、淡婆婆
      竹葉心
      來源 :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(Rendle)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
      。性味 : 甘
      、苦,涼
      。功能主治 : 清頭熱
      山玉桂
      拼音注音 : Shān Yù Guì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.Mazz.[C.pauciflorum H.T.Chang]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