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ul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ul>
    • <kbd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kbd>
    • 登錄
      首頁 >> 中醫(yī)基礎(chǔ)常識 >> 中藥材

      土木香

      中醫(yī)世家 2023-05-04 01:14:48

      《中國藥典》:土木香

      拼音注音 : Tǔ Mù Xiānɡ

      來源 : 本品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. 或藏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.f. 的干燥根

      。秋季采挖
      ,除去泥沙
      ,曬干。

      性狀 : 本品呈圓錐形

      ,略彎曲
      ,長5~20cm
      。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
      ,有縱皺紋及須根痕。根頭粗大
      ,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及葉鞘殘基
      ,周圍有圓柱形支根。質(zhì)堅(jiān)硬,不易折斷
      ,斷面略平坦
      ,黃白色至淺灰黃色,有凹點(diǎn)狀油室
      。氣微香
      ,味苦、辛

      貯藏 : 置陰涼干燥處

      炮制 : 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

      ,潤透
      ,切片,曬干

      鑒別 : (1)本品橫切面:木栓層為數(shù)列木栓細(xì)胞

      。韌皮部寬廣。形成層環(huán)不甚明顯
      。木質(zhì)部射線寬6~25列細(xì)胞
      ;導(dǎo)管少,單個(gè)或數(shù)個(gè)成群
      ,徑向排列;木纖維少數(shù)
      ,成束存在于木質(zhì)部中心的導(dǎo)管周圍
      。薄壁細(xì)胞含菊糖。油室分布于韌皮部與木質(zhì)部
      ,直徑80~300μm
      。粉末淡黃棕色。菊糖眾多
      ,無色
      ,呈不規(guī)則碎塊狀。網(wǎng)紋導(dǎo)管直徑30~100μm
      。木栓細(xì)胞多角形
      ,黃棕色。木纖維長梭形
      ,末端傾斜
      ,具斜紋孔。(2)取本品粉末1g
      ,加甲醇5ml
      ,加熱回流5分鐘,濾過,取濾液1ml,沿管壁緩緩加入硫酸0.5ml
      ,在兩液交界處顯棕紅色環(huán)
      。(3)取本品粉末0.5g,加甲醇4ml
      ,密塞
      ,振搖,放置30分鐘
      ,濾過
      ,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土木香內(nèi)酯與異土木香內(nèi)酯對照品
      ,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
      ,作為對照品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附錄Ⅵ B)試驗(yàn)
      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
      ,分別點(diǎn)于同一用0.25%硝酸銀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,以石油醚 (60~90℃)-苯-醋酸乙酯(5:1:1)為展開劑
      ,置避光處展開
      ,取出,晾干
      ,噴以 5%茴香醛硫酸溶液,加熱至斑點(diǎn)顯色清晰
      。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
      ,顯相同的兩個(gè)藍(lán)紫色斑點(diǎn)

      含量測定 : 照氣相色譜法 ( 附錄 VI E) 測定。色譜條件與系統(tǒng)適用性試驗(yàn) 用鍵合 / 交聯(lián)聚乙二醇毛細(xì)管色譜柱( 30m × 0.25mm

      ,涂漠厚 0.25μm )
      ;柱溫為 220 ℃ 。理論板數(shù)按土木香內(nèi)酯峰計(jì)算應(yīng)不低于 35000
      。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土木香內(nèi)酯和異土木香內(nèi)酯對照品適量
      ,加醋酸乙酯制成每 1ml 各含 0.2mg 的溶液,即得
      。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(過三號篩)約0.5g
      ,精密稱定,精密加入醋酸乙酯25ml
      ,稱定重量
      ,超聲處理 30 分鐘,放冷
      ,再稱定重量
      ,用醋酸乙酯補(bǔ)足減失的重量
      ,搖勻,濾過
      ,取續(xù)濾液
      ,即得。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 1μl
      ,注入氣相色譜儀
      ,測定,即得
      。本品含土木香內(nèi)酯( C 15 H 20 O 2 )和異土木香內(nèi)酯( C 15 H 20 O 2 )的總量不得低于1.4%

      歸經(jīng) : 歸肝、脾經(jīng)

      性味 :

      、苦,溫

      功能主治 : 健脾和胃

      ,調(diào)氣解郁,止痛安胎
      。用于胸脅
      、脘腹脹痛,嘔吐瀉痢
      ,胸脅挫傷
      ,岔氣作痛,胎動不安

      用法用量 : 3~9g

      ,多入丸散服。

      摘錄 : 《中國藥典》

  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土木香

      拼音注音 : Tǔ Mù Xiānɡ

      別名 : 青木香(《本草衍義》)

      ,祁木香(《河北藥材》),瑪奴(藏名)

      出處 : 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

      來源 : 為菊科植物土木香的根

      。霜降后葉枯時(shí)采挖,除去莖葉
      、須根及泥土
      ,截段,較粗的縱切成瓣
      ,曬干

      生境分布 : 各地有栽培。主產(chǎn)河北

      。此外
      ,浙江、四川、河南
      、山西
      、陜西、甘肅及新疆等地亦產(chǎn)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土木香

      ,又名:黃花菜。多年生草本
      ,高達(dá)1.8米
      ,全株密被短柔毛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      ;~有柄
      ,闊大,廣橢圓形
      ,長25N~50厘米
      ,先端銳尖,邊緣具不整齊齒牙
      ;莖生葉大形
      ,無柄,半抱莖
      ,長橢圓形
      ,基部心臟形,先端銳尖
      ,邊緣具不整齊齒牙
      。頭狀花序腋生,黃色
      ,直徑5~10厘米
      ;排成傘房花序,花序梗長6~12厘米
      ;總苞半球形
      ,直徑2.5~5厘米,總苞片覆瓦狀排列
      ,約9~10層
      ,外層苞片葉質(zhì),卵形
      ,表面密被短毛
      ;內(nèi)層苞片干膜質(zhì),先端略尖
      ,邊緣帶紫色
      ;花托禿裸
      ,有窠點(diǎn);邊緣舌狀花雌性
      ,先端3齒裂
      ;中心管狀花兩性,先端5裂
      。瘦果長約4毫米
      ,表面4~5棱,冠毛多
      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      ;ㄆ?~7月。

      性狀 : 干燥根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

      ,稍彎曲或扭曲
      ,少數(shù)為不規(guī)則的塊片,長10~20厘米
      ,粗0.5~2厘米
      。表面深棕色,有縱皺及不明顯的橫生成孔
      ,頂端有稍凹陷的莖痕及紅棕色的葉柄殘基
      。根頭部稍膨大,多縱切或斜切成截形或楔形
      ,邊緣稍外反
      。質(zhì)堅(jiān)硬,不易折斷
      。斷面不平坦
      ,微角質(zhì),乳白色至淡黃棕色
      。形成層環(huán)狀
      ,顏色較深,并有散在的深褐色分泌管
      ,木質(zhì)部略呈放射狀紋理
      。氣微香,味微苦而灼辣
      。以粗壯、堅(jiān)實(shí)
      、香濃者為佳

      炮制 : 揀盡雜質(zhì),水潤切片

      ,曬干
      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;螓煱桁悬S后使用。

      歸經(jīng) : 《陜西中藥志》:"入肺

      、肝
      、脾經(jīng)。"

      性味 : 辛苦

      ,溫
      。①《河北藥材》:"味辛苦,性寒
      。"②《陜西中藥志》:"苦
      ,溫,無毒
      。"③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辛苦
      ,微溫。"

      注意 : 《陜西中藥志》:"內(nèi)熱口干

      ,喉干舌絳者忌用
      。"

      功能主治 : 健脾和胃,行氣止痛

      。治胸腹脹滿疼痛
      ,嘔吐泄瀉,痢疾
      ,瘧疾
      。①《祁州藥志》:"健胃,利尿
      ,祛痰
      ,驅(qū)蟲。"②《科學(xué)的民間藥草》:"內(nèi)服治氣管杖炎
      ,百日咳:外用可作防腐劑
      。"③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:"治霍亂吐瀉,瘧疾
      ,結(jié)核性下痢
      ,慢性腸炎。"④《河北藥材》:"散風(fēng)濕
      ,降惡氣
      ,解毒。"⑤《陜西中藥志》:"行氣化滯
      ,健脾和胃
      。治胸滿腹脹,嘔吐泄瀉
      ,痢疾等癥
      。"⑥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健胃
      ,行氣,止痛
      ,治胃痛
      ,氣滯胸腹脹滿、疼痛
      。"⑦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:"健脾和胃
      ,調(diào)氣解郁,止痛
      ,安胎
      。治慢性胃炎,胃腸機(jī)能紊亂
      ,肋間神經(jīng)痛
      ,胸壁挫傷和岔氣作痛。"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  ,1~3錢
      ;或入丸、散

      備注 : 同屬植物總狀青木香的根在新疆

      、西藏等地亦作上木香入藥。原植物形態(tài)與本種相似
      ,其區(qū)別為莖常分枝
      ,頭狀花序無梗或梗長O.5~4厘米
      ,排成總狀花序
      。藥材根頭部較膨大。

     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
      《中華本草》:土木香

      拼音注音 : Tǔ Mù Xiānɡ

      別名 : 青木香

      、祁木香
      、藏木香

      英文名 : Elecampane Inula Root, Root of Elecampane Inula, Root of Racemose Inula

      出處 : 出自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。

     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土木香的根

      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Inula helenium L.采收和儲藏:霜降后葉枯時(shí)采挖
      ,除去莖葉、須根及泥土
      ,截段
      ,較粗的縱切成瓣,曬干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河邊

      、田邊等潮濕處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及西北
      ;在河北、山西
      、浙江
      、河南、湖北
      、四川等地有栽培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土木香 多年生草本,高60-150cm

      ,可達(dá)250cm
      。根莖塊狀,有分枝
      。莖直立
      ,粗壯,徑達(dá)1cm
      ,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
      ,被開展的長毛。莖基部葉較疏
      ,基部漸狹成具翅具長達(dá)20cm的柄
      ,葉片橢圓狀披針形,長10-40cm
      ,寬10-25cm
      ,先端尖,邊緣不規(guī)則的齒或重齒
      ,上面被基部疣狀的糙毛
      ,下面被黃綠色密茸毛,葉脈在下面稍隆起
      ,網(wǎng)脈明顯
      ;中部葉卵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,較小
      ,基部心形
      ,半抱莖;上部葉披針形
      ,小
      。頭狀花序少數(shù),徑6-8cm
      ,排列成傘房狀或總狀花序
      ;花序梗從極短到長達(dá)12cm,為多數(shù)苞葉圍裹
      ;總苞5-6層
      ,外層革質(zhì)
      ,寬卵圓形,先端鈍
      ,常反折
      ,被茸毛,寬6-9mm
      ,內(nèi)層長圓形
      ,先端擴(kuò)大成卵圓三角形,干膜質(zhì)
      ,背面具疏毛
      ,有緣毛,較外層長達(dá)3倍
      ,最內(nèi)層線形
      ,先端稍擴(kuò)大或狹尖;舌狀花黃色
      ,舌片線形
      ,長2-3cm,寬2-2.5cm
      ;管狀花長約9-10mm
      ,有披針形裂片;冠毛污白以
      ,長8-10mm
      ,有極多數(shù)具細(xì)齒的毛。瘦果四或五面形
      ,長3-4mm
      ,無毛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ㄆ?-9月

      栽培 : 生物學(xué)特性 適宜于砂質(zhì)壤土。栽培技術(shù) 霜降至冬間將土深耕20-24cm

      。翌年春季施足基肥
      ,再耕1次,作成寬約1m之畦
      。清明后5-10d
      ,按行、株距各45cm
      ,挖深約10-14cm
      、寬約14cm交錯(cuò)的穴,然后將帶芽的種莖斜放穴內(nèi),覆土3-4cm
      。田間管理 每隔5-7d澆水1次
      ,約20d,芽即出土
      ,此時(shí)仍須經(jīng)常澆水
      。6月上旬在植株周圍約10cm,挖溝施肥
      ,耙平后澆水,8月中旬再施1次
      。中耕除草時(shí)不宜深鋤
      。發(fā)現(xiàn)花莖宜立即摘除。

      性狀 :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

      ,稍彎曲或扭曲
      ,長10-20cm,直徑0.5-2cm
      。表面深棕以
      ,具縱皺紋及不明顯的橫向皮孔,頭部稍膨大
      ,先端具稍凹陷的莖痕及棕以葉柄殘基
      。質(zhì)堅(jiān)硬,不易折斷
      ,折斷面不平坦
      ,稍呈角質(zhì)樣,乳白以至淺黃棕色
      ,形成層環(huán)明顯
      ,木南部略顯放射狀紋理。氣微
      ,味微苦而灼辣
      。以根粗壯、質(zhì)堅(jiān)實(shí)
      、香氣濃者為佳
      。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:木層細(xì)胞5-6列。韌皮部寬廣
      。形成層成環(huán)
      ,不甚明顯。木質(zhì)部導(dǎo)管多單列排列較不規(guī)則
      。韌皮部及木質(zhì)部中均有油室散在
      ,直徑50-200μm。韌皮部薄壁細(xì)胞及木質(zhì)部的射線細(xì)胞中無含菊糖。

      毒性 : 土木香內(nèi)酯給家兔口服或皮下注射

      ,大量可升高血糖
      ,中等劑量則可降低血糖,且抑制食物性高血糖
      。對蛙
      、小鼠及家兔的一般毒性為自發(fā)活動及反射活動麻痹,以后呼吸停止而死
      ,呼吸停止后心臟還保持短時(shí)間搏動
      ,因此考慮是中樞性的。異土木香內(nèi)酯毒性略小
      ,二氫異土木香內(nèi)酯則更小
      。人應(yīng)用過量(根)可發(fā)生四肢疼痛、吐
      、瀉
      、眩暈及皮疹。其中含毒性很強(qiáng)的蛋白質(zhì)
      。土木香苦素對魚
      、小鼠作用類似印防己毒素類毒物。土木香內(nèi)酯給家兔po或sc時(shí)
      ,大劑量可升高血糖
      ,中等劑量可降低血糖,抑制食物性高血糖
      。對蛙
      、小鼠及家兔的一般毒性表現(xiàn)為自發(fā)性和反射性活動麻痹,隨后呼吸停止而死亡
      。呼吸停止后心臟在短時(shí)間內(nèi)仍保持搏動
      。體外培養(yǎng)試驗(yàn)表明,土木香內(nèi)酯為一變應(yīng)原
      ,對白細(xì)胞有毒性
      。異土木香內(nèi)酯小鼠sc的MID為2000mg/kg,比山道年(500mg/kg)為小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土木香根含菊糖(inulin)達(dá)44%左右

      ,含押發(fā)油1%-2%,油中主成分是土木香內(nèi)酯(alantolactone)
      ,異土木香內(nèi)酯(isoalantolactone)
      ,二氫異土木香內(nèi)酯(dihydroisoalanto- lactone),土木香酸(alantic acid)
      ,土木香醇(alantol)[1
      ,2]及三萜類成分達(dá)瑪二烯醇乙酸酯(dammaradienyl acetate)[3]
      ,大牻牛兒烯D內(nèi)酯(germacrene-D-lactone)及1-脫氧-8-表狹葉依瓦菊素(1-desoxy-8-epi-ivangustin)[4]。

      藥理作用 : 1.驅(qū)蟲作用 土木香揮發(fā)油中所含土木香內(nèi)酯及其衍生物異土木香內(nèi)酯

      ,二氧異土木香內(nèi)酯
      ,易溶于醇而不溶于水,不純品味苦而多副作用(嘔吐)
      ,化學(xué)結(jié)構(gòu)與山道年類似
      ,對豬和貓的蛔蟲均有作用。驅(qū)蟲作用較山道年效果好而毒性較低
      。異土木香內(nèi)酯
      、二氫異土木香內(nèi)酯的藥理作用和毒性,都類似山道年
      。土木香內(nèi)酯和異土木香內(nèi)酯的混合物對Australorbisglabratus有很強(qiáng)的毒性和殺滅作用
      ,在體外土木香內(nèi)酯和異土木香內(nèi)酯對痢疾阿米巴原蟲和陰道毛滴蟲均有強(qiáng)力殺滅作用。在環(huán)外亞甲基和內(nèi)酯羥基結(jié)合
      ,在環(huán)上有乙酰基團(tuán)或羥基被氧化成酮基時(shí)均能增加倍半萜烯類的抗原蟲活性
      。2.抗菌作用 經(jīng)體外試驗(yàn)
      ,土木香內(nèi)酯在0.1μg/ml濃度時(shí),即能抑制結(jié)核桿菌的生長
      。感染人型結(jié)核桿菌的豚鼠
      ,口服土木香內(nèi)酯,能延遲發(fā)病
      ,但不能完全抑制
      。在濃度為30,40
      ,70和80ug/ml時(shí)能完全抑制須發(fā)癬菌
      、大小孢子菌、Paecilomycesliacinus和Rhizotonia的生長
      。完全抑制Fusar-iumsolani的孢子萌發(fā)
      ,在400ug/ml時(shí)可完全阻斷葡萄糖-V-14C滲合成大分子。土木香內(nèi)酯和異土木香內(nèi)酯對須發(fā)癬菌和犬小孢子菌的MIC(μg/ml)為3.96
      ,與制霉菌素(3.125ug/ml
      ,MIC)相似,而低于兩性霉素B(1.56ug/ml
      ,MIC)
      。總狀土木香的乙醇提取物對上述兩種真菌的MIC為1.250ug/ml
      ,正己烷可溶部位為7.81ug/ml
      ,氧仿可溶部位為250.0ug/ml
      ,水溶物無抑菌作用。過去曾用以治肺
      、腸結(jié)核
      。此外,土木香對金黃色葡萄球菌
      、痢疾桿茵與綠膿桿茵也有抑制作用
      。對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。3.其他作用 土木香內(nèi)酯低濃度興奮
      ,較高濃度則抑制離體蛙心使心臟停止于舒張期
      。對蛙后肢灌流及兔耳血管灌流,低濃度時(shí)有輕微擴(kuò)張作用
      ,高濃度時(shí)則收縮
      。家兔靜脈注射小量,血壓先微升
      ,繼則緩慢下降
      ,大量則一開始即為降壓,呼吸抑制
      。它能抑制離體兔腸
      ,降低小腸過高的運(yùn)動及分泌功能;對離休兔子宮亦有抑制作用
      ,但在極低濃度時(shí)對子宮可有興奮作用
      ,對蛙的骨胳肌及運(yùn)動神經(jīng)末梢為麻痹作用,使疲勞曲線縮短
      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?偁钔聊鞠阍谟《纫恍┑貐^(qū)用于解熱、抗痙攣
      、治療惡心
      、腫脹、呼吸困難
      、打呃
      、氣喘、氣管炎等

      炮制 : 揀盡雜質(zhì)

      ,水潤切片,曬干
      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;螓煱桁悬S后使用。

      鑒別 : 理化鑒別 (1)異羥肟酸鐵反應(yīng) 取少量土木香揮發(fā)油于試管中

      ,加入異羥肟酸鐵試劑2-3滴
      ,呈橙紅以反應(yīng)
      。(檢查內(nèi)酯)(2)薄層色譜 取土木香押發(fā)油,用乙醚提取
      ,無水硫酸鈉脫水
      ,回收乙醚。取粗制后的揮發(fā)油0.1ml溶于1ml石油醚中
      ,代供試液
      。以土木香內(nèi)酯作對照,同點(diǎn)于硅膠熒光板上
      ,以石油醚(30-60℃)-乙酸乙酯-苯(70:15:15)為展開劑
      ,展距18cm。展開后
      ,取出晾干
      ,在紫外光燈(254nm)下觀察,樣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對慶位置處顯相同的熒光斑點(diǎn)

      歸經(jīng) : 歸脾

      ;胃;肝經(jīng)

      性味 : 味辛

      ;苦
      ;性溫

      注意 : 《陜西中藥志》:內(nèi)熱口干,喉干舌絳者忌用

      功能主治 : 健脾和胃

      ;行氣止痛
      ;驅(qū)早
      。主胃脘;胞腹脹痛
      ;哎吐腹瀉
      ;痢疾;食積
      ;早積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  ,3-9g;或入丸
      、散

      各家論述 : 1.《蜀本草》:木香,今苑中種之

      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S,苗高三
      、四尺
      ,葉長八
      、九寸,皺軟而有毛
      。2.《本草衍義》:嘗自岷州出塞
      ,得生青木香,持歸西洛
      。葉如牛蒡
      ,但狹長,莖高三
      、四尺
      ,花黃,一如金錢
      ,其根則青木香也
      。生嚼之,極辛香
      ,尤行氣
      。3.《祁州藥志》:健胃,利尿
      ,祛痰
      ,驅(qū)蟲。4.《科學(xué)的民間藥草》:內(nèi)服治氣管枝炎
      ,百日咳
      ;外用可作防腐劑。5.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:治霍亂吐瀉
      ,瘧疾
      ,結(jié)核性下痢,慢性腸炎
      。6.《河北藥材》:散風(fēng)濕
      ,降惡氣,解毒
      。7.《陜西中藥志》:行氣化滯
      ,健脾和胃。治胸滿腹脹
      ,嘔吐泄瀉
      ,痢疾等癥。8.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健胃
      ,行氣
      ,止痛,治胃痛
      ,氣滯胸腹脹滿
      、疼痛9.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:健脾和胃
      ,調(diào)氣解郁,止痛
      ,安胎
      。治慢性胃炎,胃腸機(jī)能紊亂
      ,肋間神經(jīng)痛
      ,胸壁挫傷和岔氣作痛。

     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
  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土木香

      拼音注音 : Tǔ Mù Xiānɡ

      來源 : 為菊科旋覆花屬植物土木香(祁木香)Inula helenium L.和藏木香I. racemosa Hook. f.

      ,以根入藥

      生境分布 : 對氣候、土壤要求不嚴(yán)

      ,但適宜肥沃的砂質(zhì)壤土栽種
      。種子繁殖,早春育苗
      ,條播行距3寸
      ,覆土2~3分,半月左右出苗
      ,苗出齊后
      ,過密處應(yīng)行間苗。5月中旬移栽
      ,行株距1.5尺×1尺
      。也可采用直播。每畝播種量1~2斤
      。幼苗出現(xiàn)2~3片真葉時(shí)定苗
      。根狀莖繁殖,春季發(fā)芽前
      ,挖出根部
      ,將根狀莖部切下
      ,粗者縱切成瓣
      ,穴栽或開溝栽種,行株距與育苗移栽者相同
      。經(jīng)常保持土壤潮濕
      ,出現(xiàn)花莖時(shí)立即摘除。蟲害有金龜子
      ,6月發(fā)生
      。用1%六六六粉劑噴粉,每畝3斤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1

      、土木香(祁木香) 多年生草本
      ,高達(dá)2米,全株密被短柔毛
      。根圓柱形至長圓錐形
      ,表面深棕色,有縱皺紋及不明顯的橫生皮孔
      ,側(cè)根粗大
      。基生葉大
      ,有長柄
      ;葉片寬橢圓形,長25~50厘米
      ,寬10~18厘米
      ,先端銳尖,葉緣具不整齊鋸齒
      ,基部下延
      ;莖生葉無柄,卵形或長橢圓形
      ,長10~30厘米
      ,寬5~14厘米,葉片基部有耳
      ,半抱莖
      。夏季開花,頭狀花序大
      ,直徑4~8厘米
      ,單生枝端,少數(shù)在莖頂排成傘房狀
      ,總包半球形
      ,直徑2.5~4厘米,總苞片5~6層
      ,外層葉質(zhì)
      ,長1~1.5厘米,被茸毛
      ,內(nèi)層干膜質(zhì)
      ,較外層長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;S色
      ,邊緣花雌性,舌狀,寬條形
      ,長2~3厘米
      ,先端3齒裂,中央管狀花兩性
      ,長約9毫米
      ,花藥基部有長尾。瘦果具4~5棱
      ,長4~5毫米
      ,上端截形,無毛
      ;冠毛多
      ,污白色,長約1厘米
      。生于河邊
      、田邊、河谷等潮濕處
      。分布于我國東北
      、華北、及西北地區(qū)
      ,在河北
      、浙江、四川等省有栽培
      。2
      、藏木香根圓錐形,木質(zhì)化
      。莖直立
      ,圓形,有縱溝紋
      ,被短糙毛
      。基生葉橢圓披針形
      ,柄長
      ,約與葉片相等;莖生葉長圓形
      ,基部常深裂成一對小裂片
      ,上面粗糙
      ,下面密被絨毛
      ,邊緣有整齊的鋸齒或圓齒,上部葉無柄抱莖
      。頭狀花序多排列成總狀
      。瘦果冠毛稍帶黃紅色
      。生于田邊、河谷等潮濕處
      。分布于西藏和新疆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土木香的根含揮發(fā)油1~2%,其主要成分為土木香內(nèi)酯(alantolactone 即 helenin

      ,C15H20O2)
      。鮮根中尚含有異土木香內(nèi)酯、雙氫土木香內(nèi)酯
      、雙氫雙氫異土木香內(nèi)酯
      、土木香醇(alantol C10H16O)、土木香酸(alantolic acid)
      。根尚含土木香苦素(alantopicirin)
      、達(dá)馬樹脂醇乙酸酯(dammaradienyl acetate, C32H52O2),后者水解后產(chǎn)生達(dá)馬二烯醇(dammaradienol)
      。此外
      ,尚含有豆甾醇、無羈萜
      、β-谷甾醇
      、羽扇醇及大量菊糖約達(dá)40%。

      藥理作用 : 1

      、正常家兔口服土木香內(nèi)酯后
      ,血糖量及食餌性高血糖皆能受到抑制。2
      、本品揮發(fā)油中所含的土木香內(nèi)酯及其衍生物對動物豬
      、貓、狗均有驅(qū)蟲作用
      ,其療效較山道年好而且毒性較低
      。異土木香內(nèi)酯、二氫異土木香內(nèi)酯的藥理和毒性均類似山道年
      。3
      、抗菌:體外對結(jié)核桿菌、痢疾桿菌
      、金黃色葡萄球菌
      、綠膿桿菌、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
      ;對于感染人型結(jié)核桿菌的豚鼠
      ,口服土木香內(nèi)酯,能延遲發(fā)病,但不能完全制止
      。4
      、毒性:因含毒性很強(qiáng)的蛋白質(zhì),人應(yīng)用過量(根)
      ,可發(fā)生四肢疼痛
      ,吐、瀉
      、眩暈及皮疹

      性味 : 辛,苦

      ,平

      功能主治 : 理氣止痛,開胃驅(qū)蟲

      。主治:慢性胃炎
      ,胃腸功能紊亂,慢性肝炎
      ,肋間神經(jīng)痛
      ,胸壁挫傷,蛔蟲病

      用法用量 : 1~3錢

      制法 : 霜降后地上部分枯黃時(shí)采挖,除去泥土

      ,洗凈后將根截成3寸長段
      ,粗者縱切,曬干
      ,撞去須根及粗皮即得

     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  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020.html.

      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

      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
      ,未能及時(shí)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
      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
      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
      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(cuò)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
      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
      ,我們會第一時(shí)間予以刪除
      ,并同時(shí)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
      上一篇:

      下一篇:

      相關(guān)文章
      兩面青
  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兩面青拼音注音 :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: 甲滿來源 : 紫金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?苾擅媲郙aesa indica (Roxb.)A. DC.,以全株入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