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 : 新疆雪蓮 英文名 : Saussureae Involucratae Herba。 藥用部位 : 系維吾爾族常用藥材。來源于菊科植物天山雪蓮Saus-surea involucrata(Kar.et Kir.) Sch.-Bip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 植物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,高15~35厘米。根莖粗壯,具棕色宿存葉柄。莖無毛,直徑2~3厘米。葉密集,基生葉和莖生葉無柄,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基部下延,頂端急尖,邊緣有尖齒,兩面無毛,最上部葉苞葉狀,寬卵形,長5.5~7厘米,邊緣有尖齒,膜質(zhì),淡黃色,包被總花序。頭狀花序無柄,10~20個在莖密集成球形總花序,總苞半球形,徑1厘米,總苞片3~4層,邊緣或全部紫褐色,外層長圓形,長1.1厘米,疏被長柔毛,中層及內(nèi)層披針形,長1.5~1.8厘米。小花紫色。瘦果長圓形,冠毛污白色,2層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生境分布 : 生于海拔2400~4100米高山谷、石縫、水邊、草叢。分布于新疆。
采收加工 : 夏、秋二季花開時采收,拔起全株,除去泥沙,陰干。
性狀 : 莖呈圓柱形,長20~48厘米,直徑0.5~3厘米;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,有的微帶紫色,具縱棱,斷面中空。莖生葉密集排列,無柄,或脫落留有殘基,完整葉片呈卵狀長圓形或廣披針形,兩面被柔毛,邊緣有鋸齒和緣毛,主脈明顯。頭狀花序頂生,10~42個密集成圓球形,無梗。苞葉長卵形或卵形,無柄,中部凹陷呈舟狀,膜質(zhì),半透明。總苞片3~4層,披針形,等長,外層多呈紫褐色 性味歸經(jīng) : 性溫 功能主治 : 溫腎助陽 臨床應用 : 用量3~6克,水煎或酒浸服。外用適量。用于風寒濕痹痛、類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小腹冷痛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。 藥理作用 : 1.有抗癌作用。2.對心血管系統(tǒng)的作用:雪蓮總堿和雪蓮乙醇提取物均可降低家兔皮膚血管的通透性,作用較強。3.對平滑肌的作用:雪蓮總堿對組胺、毛果蕓香堿和乙酰膽堿引起的離體家兔平滑肌痙攣,有顯著的解痙作用。4.抗炎作用:5%雪蓮總堿2ml/kg和雪蓮乙醇提取物10g(生藥)/kg腹腔注射均對蛋清液引起的大鼠后踝關(guān)節(jié)急性炎癥有顯著的對抗作用,但以總堿作用最強 化學成分 : 全草含具藥理活性的多糖 注意 : 孕婦忌用。 相關(guān)藥方 : 治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:雪蓮15克 摘錄 : 其他 摘錄 : 其他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076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