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Tài Bái Shēn
別名 : 太白洋參、黑洋參(《陜西中草藥》) 出處 : 《陜西中草藥》 來源 : 為玄參科植物大衛(wèi)馬先蒿、粗野馬先蒿、鄧氏馬先蒿、美觀馬先蒿等的根莖。秋季采收,晾干。 原形態(tài) : ①大衛(wèi)馬先蒿多年生草本,干后稍變黑色,高50~100厘米。根粗壯,黃白色,肉質(zhì)。莖圓柱形,具棱角,中空。葉互生,卵狀長圓形,一般長約7厘米,寬約2厘米,下部的葉較大,羽狀全裂;裂片線狀長圓形,邊羽狀淺裂,2次裂片卵形,邊有重鋸齒;基生葉及下部葉有長柄。總狀花序頂生;花梗短,纖細;萼膜質(zhì),卵狀圓筒形而偏斜,萼齒3枚;花冠黃色,長約為萼的兩倍,盔的直立部分在自身的軸上扭旋,覆在含有雄蕊部分的基部強烈扭折,使其細長的喙指向后方,喙常卷成半環(huán)形,或近端處略作S形;下唇大,常與管軸成直角展開,3裂,中裂較小,側(cè)裂為縱置的寬腎臟形。蒴果,橢圓形。花期6~8月。果期8~9月。多生于高山肥沃土壤中。我國甘肅、陜西有分布。②粗野馬先蒿多年生草本,高可達1米余 性味 : 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甘微苦,溫 功能主治 : ①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補虛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煎湯,3~5錢(大劑量1~2兩) 復(fù)方 : ①治體虛頭暈:太白參,黨參各五錢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Tài Bái Shēn 別名 : 煤參 英文名 : Rhizome of David Woodbetony 出處 :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玄參科植物大衛(wèi)馬先蒿、美觀馬先蒿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海拔1750-3500m的溝邊 原形態(tài) : 1.大衛(wèi)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 性味 : 味甘 注意 : 1.《綱目拾遺》:“食之多吐人 功能主治 : 滋陰補腎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(大劑量30-60g)。 各家論述 : 1.《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補虛,健脾胃,消炎止痛。2.《陜西中草藥》:滋陰補腎,補中益氣,健脾和胃。治身體虛弱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123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《中華本草》:太白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