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Tóu Fɑ Qī
別名 : 黑絲草
來源 : 地衣類松蘿科發(fā)屬植物亞洲樹發(fā)Alectoria asiatica Du Rietz 性味 : 淡,平 功能主治 : 滋補肝腎,收斂止汗 用法用量 : 2~3錢;外用適量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拼音注音 : Tóu Fɑ Qī 別名 : 黑絲草 出處 : 《陜西中草藥》 來源 : 為松蘿科植物亞洲樹發(fā)的絲狀體 生境分布 : 寄生于高山松樹等枯木上 原形態(tài) : 寄生地衣植物 性味 : 淡 功能主治 : 滋陰補腎 復方 : ①治頭暈目眩:頭發(fā)七、瑞苓草,羌活、藁本各三錢,石花五錢,水煎服。②治淋病:頭發(fā)七五錢,八月瓜四錢,茱苓草三錢,水煎服,黃酒為引。③治黃水瘡:頭發(fā)七、雄黃、白礬各適量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Tóu Fɑ Qī 別名 : 黑絲草 出處 : 出自《陜西中草藥志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松蘿科植物亞洲樹發(fā)、雙色樹發(fā)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多種闊葉樹或云杉的枝干上 原形態(tài) : 1.具粉芽,子囊盤側生于分枝上,圓盤形。2.全體具兩種色澤,灰綠色為初期嫩枝色澤,老后則呈赭褐色,枝尖呈灰綠色。枝上端具芽堆 化學成分 : 亞洲樹發(fā)的地衣絲狀體含松蘿酸(usnic acid).溝樹發(fā)的地衣絲狀體含綠樹發(fā)酸(virensic acid),赤星衣酸乙酯(ethyl haematommate),瑞藏酸(rhizoniacid),赤星衣酸(haematommic acid). 歸經(jīng) : 肝;腎;膀胱經(jīng) 性味 : 淡;性平 功能主治 : 滋腎養(yǎng)肝;澀精止汗;利水消腫;收濕斂瘡。。主腎虛體弱;頭目眩暈;心悸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水煎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135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,注重分享《中藥大辭典》:頭發(fā)七
《中華本草》:頭發(fā)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