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up id="kwqog"></sup>
<strike id="kwqog"></strike>
<kbd id="kwqog"></kbd>
<ul id="kwqog"><tbody id="kwqog"></tbody></ul><ul id="kwqog"><pre id="kwqog"></pre></ul>
  • <ul id="kwqog"><tbody id="kwqog"></tbody></ul>
  • 登錄
    首頁 >> 中醫(yī)基礎(chǔ)常識 >> 中藥材

    桃葉

    中醫(yī)世家 2023-05-04 01:22:37

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桃葉

    拼音注音 : Táo Yè

    來源 :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(L.)Batsch的葉

    。夏秋采收,鮮用或曬干

    性味 :

    ,平。

   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

    ,殺蟲止癢
    。用于瘧疾
    ,癰癤
    ,痔瘡,濕疹
    ,陰道滴蟲

    用法用量 : 外用適量

    。瘧疾鮮品搗爛敷脈門;癰癤鮮品搗爛敷患處
    ;痔瘡
    、濕疹、陰道滴蟲
    、頭虱均煎水洗。

   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桃葉

    拼音注音 : Táo Yè

    出處 : 《別錄》

    來源 : 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葉

    化學成分 : 桃葉含糖甙

    、柚皮素、奎寧酸
    、西紅柿烴、鞣質(zhì)(約100毫克%)和少量腈甙

    藥理作用 : 不同品種的桃樹葉浸液(1%)殺滅孑孓的效果基本一致

    ,能使孑孓在24小時內(nèi)死亡95%以上;低濃度(0.25~0.5%)浸液作用不顯著
    ;鮮葉與干葉療效相似,對庫蚊
    、中華按蚊
    、騷擾阿蚊等蚊蚴皆有作用。有人試驗證明
    ,桃樹葉可代替氯仿或其他麻醉藥毒殺按蚊;嫩葉比老葉好
    ,鮮葉比陳葉好
    ,葉片搓碎比浸潰好
    。因桃葉含配糖體,搓碎時經(jīng)酶作用可放出氫氰酸
    。用1:100以上稀釋度的桃樹葉煎液在體外直接鏡檢或試管內(nèi)培養(yǎng)1、6
    、12
    、24或48小時后觀察,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
    。桃樹的種子、花
    、葉及樹皮水解后均可產(chǎn)生氫氰酸
    。桃樹葉曾用作瀉劑、驅(qū)蟲劑及治療百日咳
    。桃樹葉
    、花及果仁均有毒

    歸經(jīng) : 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

    、腎二經(jīng)。"

    性味 :

    ,平
    。①《別錄》:"苦辛
    ,平
    ,無毒。"②《綱目》:"苦
    ,平
    ,無毒
    。"

    功能主治 : 祛風濕

    ,清熱,殺蟲
    。治頭風、頭痛
    ,風痹
    ,瘧疾,濕疹
    ,瘡瘍
    ,癬瘡。①《別錄》:"出瘡中蟲
    。"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惡氣
    ,小兒寒熱客忤。"③《綱目》:"療傷寒時氣
    ,風痹無汗,治頭風
    ,通大小便
    ,止霍亂腹痛。"④《本草匯言》:"破婦人血閉血瘕
    。"⑤《本草再新》:"發(fā)汗
    ,除痰
    ,消濕
    ,殺蟲。"⑥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"洗汗皰及濕疹
    。"⑦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"煮水洗,治風濕
    ;外用消癰腫。"

    用法用量 : 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

    。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復方 : ①治風熱頭痛:生桃葉適量,鹽少許

    ,共搗爛,敷太陽穴
    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②治眼腫:桃葉搗汁搽之
    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⑧治足上瘑瘡:桃葉搗爛,以苦酒和敷
    。(《肘后方》)④治鼻內(nèi)生瘡:桃葉嫩心,杵爛塞之
    。(《簡便單方》)⑤治婦女陰瘡
    ,如蟲咬疼痛者:桃葉生搗,綿裹納陰中
    ,日三
    、四易。(《孟詵方》)⑥治身面癬瘡:桃葉搗汁敷之
    。(《千金方》)⑦治霍亂腹痛吐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    。禾胰~(切)三升。水五升
    ,煮取一升三合,分溫二服
    。(《廣濟方》)⑧治二便不通:桃葉杵汁半升服
    。(孫思邀)⑨治痔瘡:桃葉適量。煎湯熏洗
    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 : ①治療瘧疾取新鮮桃樹葉2兩煎服

    ,每日1劑
    ,連服5天為一療程
    。治療間日瘧18例,均獲痊愈
    。用藥2~5劑后
    ,瘧疾癥狀未再發(fā)作
    ,血涂片鏡檢3次均未查到瘧原蟲
    ,隨訪半年無復發(fā)。亦可用新鮮桃樹枝5~8枝(每枝帶5~8片小葉)
    ,于瘧疾發(fā)作當天清晨煎服
    。據(jù)60余例觀察
    ,多數(shù)1次即能控制發(fā)作
    ,必要時可連服2日。②治療陰道滴蟲用鮮桃樹葉1兩
    ,加水1000毫升
    ,煮沸20分鐘
    ,取煎液作陰道沖洗
    。必要時加灰藜5錢同煮以止癢
    。每日1次
    ,5天為一療程。治療60例
    ,治愈54例。③治療瘡癤取鮮桃樹葉50斤
    ,加凈水100斤
    ,浸透后煎煮1小時,過濾
    ,濾渣再加水50斤煎煮過濾
    ;合并2次濾液,熬成膏狀
    。外敷患處
    ,每天1~2次。觀察30余例
    ,一般36小時后即可消腫
    ,最遲1周愈合
    。④治療慢性蕁麻疹取青嫩碧桃葉500克
    ,切碎浸于5000毫升純酒精中,密閉靜置24~48小時后棄去藥渣
    。用棉球蘸浸出液涂布患部
    ,一般每日3次,連涂3日為一療程
    。治療45例
    ,結(jié)果痊愈39例,進步2例
    ,無效4例
    。用藥后瘙癢迅速停止或減輕
    ,皮疹在短期內(nèi)即可消失,且不易復發(fā)

   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
    《中華本草》:桃葉

    拼音注音 : Táo Yè

    英文名 : Peach leaf

    出處 : 出自《名醫(yī)別錄》

    。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桃葉多用作湯導藥
    ,標嫩者名桃心,尤勝
    。張文仲治天行
    ,有支太醫(yī)桃葉湯熏身法,水一石
    ,煮桃葉,取七斗
    ,以為鋪席
    ,自圍衣被蓋上
    ,安桃湯于床簀下,乘熱自熏
    ,停少時當雨汗,汗遍
    ,去湯待歇
    ,速粉之,并灸大椎

   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Amygdalus persica L.[Prunus persica (L.) Batsch.]2.Amygdalus davidiana (Carr.)C.de Vos ex Henry[Persica davidiana Carr.;Prunus davidiana (Carr.) Franch.]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葉

    ,鮮用或曬干

   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800-1200m的山坡

    、山谷溝底或荒野疏林及灌叢內(nèi)
    。資源分布:1.桃全國各地普遍栽培。2.分布于河北
    、山西
    、陜西
    、甘肅
    、山東、河南
    、四川
    、云南等地

    原形態(tài) : 1.桃 落葉小喬木

    ,高達3-8m。小枝綠色或半邊紅褐色
    ,無毛
    。葉互生,在短枝上呈簇生狀
    ;葉柄長1-2cm,通常有1至數(shù)枚腺體
    ;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
    ,邊緣具細鋸齒,兩面無毛
    。花通常單生,生于葉開放
    ,直徑約2.5-3.5cm
    ,具短梗;萼片5
    ,基部合生成短萼筒
    ,無毛
    。葉柄長7-12mm
    ,具腺點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;ㄍǔ紊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,直徑約2.5-3.5cm
    ;具短梗
    ;萼片5,基部合生成短萼筒
    ,外被絨毛
    ;花瓣5,倒卵形
    ,粉紅色;罕為白色
    ;雄蕊多數(shù)
    ,子房1室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;ㄖ氶L
    ,柱頭小,圓頭狀
    。核果近球形
    ,直徑5-7cm,表面有短絨毛;果肉白色或黃色
    ;離核或粘核
    。種子1枚,扁卵狀心形
    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;ㄆ?-4月,果期6-7月。2.山桃 落葉小喬木
    ,高5-9m
    。葉互生;托葉早落
    ;葉柄長1.5-3cm;葉片卵狀披針形
    ,長4-8cm
    ,寬2-3.5cm,花單生
    ,萼片5
    ,花瓣5
    ,闊倒卵形
    ,粉紅色至白色。核果近圓形
    ,黃綠色
    ,表面被黃褐色柔毛。果肉離核
    ;核小,堅硬
    。種子1顆
    ,棕紅色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;ㄆ?-4月。果期6-7月

    栽培 : 生物學特性 1.桃 喜陽光和溫暖的氣候

    ,在肥沃高燥的砂質(zhì)壤土中生長最好。怕澇
    ,在低洼堿性土壤中生長不良
    。幼樹抗寒力弱,容易凍梢
    。耐修剪,壽命較短
    。2.山桃 喜光
    ,在半陰處也能生長
    ,耐寒,耐旱
    。對土壤要求不嚴貧瘠、荒山均可種植
    。栽培技術(shù) 1. 桃 以嫁接繁殖為主
    。用山桃、毛桃
    、為砧木
    ,可增強其抗?jié)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、抗寒性
    。供砧木用桃核在濕沙中完成春化階段,使硬殼容易裂開
    ,易于發(fā)芽
    ,3月播種
    ,4月上旬即可出芽
    。有經(jīng)沙藏的種子,可在秋季播種
    ,選地勢高燥的圃地培育桃苗
    ,苗木生長迅速,當年秋季幼苗可長20-30cm高
    。芽接一般以8月下旬、中旬為宜
    ,多采用丁字形芽接法
    ,或在春季4月上旬進行枝接,多采用切接
    、腹接和劈接法
    。2.山桃 用種子繁殖
    。6-9月份摘下成熟果實
    ,除去果肉
    ,將種子在水中沖洗干凈,撈出晾干
    ,沙藏
    。春播,3月上旬進行至4月初播種
    ,把經(jīng)過沙藏種子取出
    ,按行株距35cm×(20-30)cm,深5-6cm穴播
    ,覆土
    ,澆水,15d左右可出苗
    。幼苗在苗圃培育1-2年出圃定植。秋播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
    ,可以當年采收的種子
    ,不經(jīng)沙藏處理,直接播種
    ,于翌年春生苗
    。山桃苗木一般常作為桃樹品種的砧木。田間管理 1.桃 注意整形修剪
    ,加強土
    、肥、水管理
    。2 .山桃 幼苗出土后
    ,應(yīng)及時進行追肥、澆水
    、中耕除草
    。定植結(jié)果后,于每年的冬季進行修剪
    ,剪除徒長枝
    、過密枝、病蟲枝
    、細弱枝
    ,使通風透光
    ,提高果實的產(chǎn)量
    。病蟲害防治1.桃 抗病能力弱,量易遭受蟲害
    。桃炭疽病
    ,主要為害果實
    ,也為害葉和新梢
    ,發(fā)芽前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
    ,發(fā)芽后噴65%代森鋅500倍液2-3次。流膠病
    ,發(fā)生在樹枝干
    ,加強栽培管理
    ,枝干涂白
    ,預防凍害和日燒傷,防治蛀食枝干的害蟲
    。桃蚜
    ,為害葉片
    ,發(fā)芽前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
    ,生長期用2.5%溴氰菊酯5000倍液。2.山桃 桃縮葉病
    ,為害葉片
    、新梢、果實
    ,嚴重時造成落葉甚至枝條枯死。發(fā)芽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
    。蟲害有桃芽
    、桃粉蚜。

    性狀 : 葉片多卷縮成條狀

    ,濕潤展平后呈長圓狀披針形
    ,長6-15cm
    ,寬2-3.5cm
    。先端漸尖,基部寬楔形
    ,邊緣具細鋸齒或粗鋸齒
    。上面深綠色,較光亮
    ,下面色較淡
    。質(zhì)脆。氣微
    ,味微苦

    化學成分 : 葉中含三十一烷(hentriacontane)

    ,β-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
    ,熊果酸(ursolic acid)
    ,消旋扁桃酸(mandelic acid),槲皮素(quercetin)
    ,紫云英甙(astragalin)
    ,蠟梅甙(meratin),山柰素-3-雙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-β-D-glucopyranoside-β-D-glucopyranoside)
    ,桃皮素(persicogenin),柚皮素(naringnin)
    ,香橙素(aromadendrine)
    ,橙皮素(hesperetin),桃皮素-5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persicogenin-5-β-D-glucopyranoside)
    ,橙皮素-5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hesperetin-5-O-β-D-glucopyranoside)
    ,右旋兒茶酚(catechol),左旋表兒茶酚沒食子酸酯(epicatechol gallate)
    ,綠原酸和矢車菊甙(chrysacthemin)
    ,新鮮桃葉中的氰酸甙類按苦杏仁甙計算,其含量為1.32%-2.54%

    藥理作用 : 不同品種的桃樹葉浸液(1%)殺滅孑孓的效果基本一致,能使孑孓在24小時內(nèi)死亡95%以上

    ;低濃度(0.25-0.5%)浸液作用不顯著
    ;鮮葉與干葉療效相似,對庫蚊
    、中華按蚊
    、騷擾阿蚊等蚊蝴皆有作用。有人試驗證明
    ,桃樹葉可代替氯仿或其他麻醉藥毒殺按蚊;嫩葉比老葉好
    ,鮮葉比陳葉好
    ,葉片搓碎比浸漬好。因桃葉含配糖體
    ,搓碎時經(jīng)酶作用可放出氫氰酸
    。用1∶100以上稀釋度的桃樹葉煎液在體外直接鏡檢或試管內(nèi)培養(yǎng) 1
    、6
    、12、24或48小時后觀察
    ,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
    。桃樹的種子
    、花
    、葉及樹皮水解后均可產(chǎn)生氫氰酸
    。桃樹葉曾用作瀉劑、驅(qū)蟲劑及治療百日咳
    。桃樹葉
    、花及果仁均有毒。

    歸經(jīng) :

    ;腎經(jīng)

    性味 : 苦、辛

    ,性平

    功能主治 : 祛風清熱

    ;殺蟲。主頭風
    ;頭痛
    ;風痹;瘧疾
    ;濕疹;瘡瘍
    ;癬瘡

    用法用量 : 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

    。內(nèi)服:煎湯3-6g。

    復方 : ①治風熱頭痛:生桃葉適量

    ,鹽少許
    ,共搗爛
    ,敷太陽穴
    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②治眼腫:桃葉搗汁搽之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③治鼻內(nèi)生瘡:桃葉嫩心
    ,杵爛塞之
    。(《簡便單方》) ④治婦女陰瘡,如蟲咬疼痛者:桃葉生搗
    ,綿裹納陰中,日三
    、四易
    。(《孟詵方》) ⑤治身面癬瘡:桃葉搗汁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 ⑥治霍亂腹痛吐痢:桃葉(切)三升
    。水五升
    ,煮取一升三合
    ,分溫二服
    。(《廣濟方》)⑦治二便不通:桃葉杵汁半升服。(孫思邈)⑧治痔瘡:桃葉適量
    。煎湯熏洗
    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

    臨床應(yīng)用 : 1.治療瘧疾:取新鮮桃樹葉2兩煎服,每日1劑

    ,連服5天為一療程。治療間日瘧18例
    ,均獲痊愈。用藥2-5劑后
    ,瘧疾癥狀未再發(fā)作
    ,血涂片鏡檢3次均未查到瘧原蟲,隨訪半中無復發(fā)
    。亦可用新鮮桃樹枝5-8枝(每枝帶5-8片小葉),于瘧疾發(fā)作當天清晨煎服
    。據(jù)6O余例觀察
    ,多數(shù)1次即能控制發(fā)作,必要時可連服2曰
    。2.治療陰道滴蟲:用鮮桃樹葉1兩
    ,加水1000ml,煮沸20分鐘
    ,取煎液作陰道沖洗。必要時加灰藜5錢同煮以止癢
    。每日1次
    ,5天為一療程。治療60例
    ,治愈54例
    。3.治療瘡癤:取鮮桃樹葉50斤
    ,加凈水100斤
    ,浸透后煎煮l小時,過濾,濾渣再加水50斤煎煮過濾
    ;合并2次濾液
    ,熬成膏狀。外敷患處
    ,每天1-2次。觀察30余例
    ,一般36小時后即可消腫
    ,最遲1局愈合。4.治療慢性蕁麻疹:取青嫩碧桃葉500g
    ,切碎浸于5000ml純酒精中
    ,密閉靜置24-48小時后棄去藥渣。用棉球蘸浸出液涂布患部
    ,一般每日3次,連涂3日為一療程
    。治療45例
    ,結(jié)果痊愈39例,進步2例
    ,無效4例
    。用藥后瘙癢迅速停止或減輕
    ,皮疹在短期內(nèi)即可消失
    ,且不易復發(fā)。

    各家論述 : 1.《別錄》:出瘡中蟲

    。2.《日華子本草》:治惡氣
    ,小兒寒熱客忤。3.《綱目》:療傷寒時氣
    ,風痹無汗,治頭風
    ,通大小便
    ,止霍亂腹痛。4.《本草匯言》:破婦人血閉血瘕
    。5.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洗汗皰及濕疹
    。6.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煮水洗,治風濕
    ;外用消癰腫。7.《本草再新》:發(fā)汗,除痰
    ,消濕
    ,殺蟲。

   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
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146.html.

    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

    ,注重分享
    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
    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
    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
    ,我們會立即處理
    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
    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
    ,情況屬實
    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
    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
    上一篇:

    下一篇:

    相關(guān)文章
    猴頭菌
    大青木
    拼音注音 : Dà Qīng Mù別名 : 路邊青
    、臭葉樹、羊咪青
    、青心草
    、臭大青、鴨公青
    、淡婆婆
    、大葉青、木本大青來源 : 為馬鞭草科赪桐屬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