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Tián Xìnɡ Rén
出處 : 《本草從新》
來源 : 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種味甜的干燥種子。果實成熟時采摘,除去果肉及核殼,取種子晾干。
生境分布 : 主產(chǎn)河北、北京、山東等地;此外,陜西、四川、內(nèi)蒙古、甘肅、新疆、山西、東北等地亦產(chǎn)。
原形態(tài) : 植物形態(tài)參見"杏仁"條。
性狀 : 干燥種子,呈扁心臟形,長1.6~2.1厘米,寬1.2~1.6厘米,頂端尖,基部圓,左右對稱,種脊明顯,種皮較苦杏仁為厚,淡黃棕色,自合點處分散出許多深棕色脈紋,形成縱向凹紋。斷面白色。子葉接合面常見空隙。氣微,味微甜。以顆粒均勻而大、飽滿肥厚、不發(fā)油者為佳。
炮制 : 揀凈雜質(zhì),置沸水中略煮,俟皮微皺起撈出,浸入涼水中,脫去種皮,曬干簸凈。
歸經(jīng) : 《四川中藥志》:"入肺、大腸二經(jīng)。"
性味 : ①《本萆便讀》:"味甘,性平。"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甘,無毒。"
功能主治 : 潤肺,平喘。治虛勞咳喘,腸燥便秘。①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:"有滋潤性,內(nèi)服具輕瀉作用,并有滋補之效。外用常用于表皮剝脫時作敷料,呈保護作用。"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能潤肺寬胃,祛痰止咳。治虛勞咳嗽氣喘,心腹逆悶,尤以治干性、虛性之咳嗽最宜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;或入丸劑。外用:搗敷。
各家論述 : 《本草便讀》:"甜杏仁,可供果食,主治(與杏仁)亦皆相仿。用于虛勞咳嗽方中,無苦劣之性耳。"
備注 : 本品在江蘇、山東、河南、四川、陜西等地有時作巴旦杏仁使用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188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甜瓜葉
下一篇: 甜瓜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