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Tánɡ Lánɡ Diē Dǎ
別名 : 硬骨散
出處 : 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
來源 : 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的莖、葉。全年可采。切碎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附生于石上或樹上。分布云南、廣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常綠附生藤本,節(jié)上生氣根。莖多分枝,有節(jié)。葉矩圓形或披針形,呈二節(jié)狀復(fù)葉?;▋尚裕瑸橐磺驙罨驁A柱狀的肉穗花序,綠色。漿果紅色,有種子1~3顆。
性味 : 苦辛,溫。
注意 : 孕婦慎服。
功能主治 : 舒筋活絡(luò),接骨續(xù)筋,散瘀消腫,祛風(fēng)濕。治跌打損傷,骨折,風(fēng)濕骨痛,腰腿痛。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泡酒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Tánɡ Lánɡ Diē Dǎ
別名 : 石柑子、硬骨散、硬骨頭
英文名 : Stem of Climbing Pothos
出處 : 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天南星科植物螳螂跌打的莖、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othos scandens L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凈,鮮用或切段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-1000m的山坡、平壩或河漫灘雨林及季雨林中多附生于樹干或石崖上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至東南部。
原形態(tài) : 螳螂跌打,附生藤本,長4-6m以上。莖圓柱形,直徑1.5-2mm,具細(xì)條紋,節(jié)間長2-2.5cm。老枝節(jié)上常有氣生根,花枝多披散。葉柄楔形,先端截平或微下凹,長4-9cm,寬1-2.3cm,多少具耳,脈多,平行;葉片紙紙質(zhì),表面綠色,北面淡綠色,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基部鈍圓,長4-8cm,寬1-3cm,有時在小枝下部退化為一長僅1-2mm的小尖頭;基出脈3對,纖細(xì),國脈傾斜,網(wǎng)結(jié)。花序小,單生葉腑;花序柄長5-8mm;基部苞片6-8枚,綠色,覆瓦狀排列,卵形,銳尖,上部的長約4mm;佛焰苞極小,紫色,舟狀;肉穗花序淡綠色,淡黃色至黃色,近圓球形或橢圓形,長5-6mm,4-5mm,蕾時直立,花時下垂或扭向一側(cè)。漿果綠,成熟時紅色或黃色,長圓狀卵形,長不及1cm,粗5-6mm?;?、果期全年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葉含蛋白質(zhì)(proteins),脂類(lipids),淀粉(starch),鞣質(zhì)(tannin),多酚氧化酶(polyphenol oxidase),過氧化物酶(peroxidase)及酸性磷酸酶(acid phosphatase)等。
炮制 : 切碎曬干。
歸經(jīng) : 肝經(jīng)
性味 : 味苦;辛;性溫
注意 : 孕婦慎服。
功能主治 : 散瘀止痛;接骨;祛風(fēng)濕。主跌打損傷;骨折;風(fēng)濕痹痛;腰腿痛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浸酒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253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螳螂
下一篇: 調(diào)經(jīng)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