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Tiě
出處 : 《本經(jīng)》
來源 : 為一種灰黑色的金屬。主要由赤鐵礦 原形態(tài) : ①赤鐵礦,詳"代赭石"條。②褐鐵礦,詳"禹余糧"條。③磁鐵礦,詳"磁石"條。 歸經(jīng) : 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肝、腎三經(jīng)。"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少陰,足太陰、厥陰經(jīng)。" 性味 : 辛,涼。①《別錄》:"微寒。"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味辛 注意 : 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畏磁石、灰炭等。"②《綱目》:"鐵畏皂莢、豬犬脂、乳香、樸硝、硇砂、鹽鹵、荔枝。凡諸草木藥皆忌鐵器,而補(bǔ)腎藥尤忌之,否則反消肝、腎,蓋肝傷則母氣愈虛矣。" 功能主治 : 鎮(zhèn)心平肝,消癰解毒。治驚癇,癲狂,癰毒。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堅(jiān)肌耐痛。"②《別錄》:"主療下部及脫肛。""主金瘡,煩滿,熱中,胸膈氣塞,食不化。"③《本草拾遺》:"主賊風(fēng),燒赤投酒中熱服之。"④《綱目》:"散瘀血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或燒赤淬酒,水飲 復(fù)方 : ①治大人小兒驚癇頻發(fā) 各家論述 : 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鐵,咸瀉腎,故補(bǔ)腎藥忌,然亦自有交濟(jì)心、腎,定魂安魄之用。"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Tiě 別名 : 黑金 英文名 : Hematite 出處 : 出自 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。1.《唐本草》:單言鐵者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一種灰黑色的金屬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赤鐵礦是自然界分布很廣的鐵礦物之一 原形態(tài) : 1.赤鐵礦 三方晶系。晶體常呈薄片狀 性狀 : 性狀鑒別 本品為不規(guī)則塊狀,大小不一。鐵灰色至灰黑色;條痕鋼灰色。無解理,不透明;新鮮面具金屬光澤。硬度4,相對密度7.87左右,具延展性。體重,質(zhì)堅(jiān)硬,不易砸碎,斷面鋸齒狀。氣、味均無。以塊整齊、無銹者為佳。顯微鑒別 反射偏光鏡下:反射色為亮白色 化學(xué)成分 : 主含金屬元素鐵(Fe),或煅制而成氧化鐵。 鑒別 : 取本品粉末約0.1g,加稀鹽酸2ml,反應(yīng)后(有氫氣放出),濾過,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(yàn):①取濾液,加鐵氰化鉀試液,即生成藍(lán)色沉淀;分離,沉淀在稀鹽酸中不溶,但加氫氧化鈉試液,即分解成棕色沉淀。(檢查亞鐵鹽)②取濾液,加1%鄰二氮菲的乙醇溶液數(shù)滴,即顯深紅色。(檢查亞鐵鹽) 歸經(jīng) : 心;肝;腎經(jīng) 性味 : 辛;涼 注意 : 1.《日華子本草》:畏磁石、灰炭等。2.《綱目》:鐵畏皂莢、豬犬脂、乳香、樸硝、硇砂、鹽鹵、荔枝。凡諸草木藥皆忌鐵器,而補(bǔ)腎藥尤忌之,否則反消肝、腎,蓋肝傷則母氣愈虛矣。 功能主治 : 鎮(zhèn)心平肝;消癰解毒。主驚癇;癲狂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或燒赤淬酒 復(fù)方 : ①治大人小兒驚癎頻發(fā) 各家論述 : 1.《本經(jīng)》:主堅(jiān)肌耐痛。2.《別錄》:主療下部及脫肛。主金瘡,煩滿,熱中,胸膈氣塞,食不化。3.《本草拾遺》:主賊風(fēng),燒赤投酒中熱服之。4.《綱目》:散瘀血,消丹毒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286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: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