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Wǔ Yè Pào
別名 : 小猛虎、雞足刺(《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出處 : 《華南千種草藥》
來源 : 為薔薇科植物越南懸鉤子的根或葉。根全年可采,洗凈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灌木叢中。分布我國南部。
原形態(tài) : 攀援灌木。枝有小鉤刺。掌狀復葉,小葉5片,上部有時3片,長橢圓形、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5~9厘米,寬2~3.5厘米,先端短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鋸齒,下面密被土黃色絨毛,脈上有小鉤刺;葉柄長約5厘米,具小鉤刺;托葉早落,羽狀分裂。花排成短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,腋生和頂生,密被黃色絨毛;苞片掌狀淺裂或篦齒狀,早落 性味 : 《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苦辛,溫。" 功能主治 : 《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驅(qū)風,除濕,行氣。治腰腿痛,四肢痹痛,風濕骨痛。"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2~6錢。外用:搗敷。 復方 : 治跌打腫痛:五葉泡葉,搗敷。(《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Wǔ Yè Pào 別名 : 小猛虎、雞足刺 英文名 : Root or leaf of Cochinchina Raspberry 出處 : 出自《華南千種草藥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蛇泡筋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ubus cochinchinensis Tratt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抵海拔至中海拔灌木林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 原形態(tài) : 蛇泡筋 攀援灌木 歸經(jīng) : 肝 性味 : 苦 功能主治 : 祛風除濕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各家論述 : 《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驅(qū)風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430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《中華本草》:五葉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