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ul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ul>
    • <kbd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kbd>
    • 登錄
      首頁(yè) >> 中醫(yī)基礎(chǔ)常識(shí) >> 中藥材

      五香草

      中醫(yī)世家 2023-05-04 01:40:53

  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五香草

      拼音注音 : Wǔ Xiānɡ Cǎo

      別名 : 土香薷

      、小葉香薷[浙江]、痧藥草、小葉天香薷
      、野香草

      來(lái)源 : 唇形科薺寧屬植物蘇州薺寧Mosla soochouensis Matsuda,以地上全草入藥

      。秋季割取地上部分
      ,扎成小把,鮮用或陰干

      性味 :

      ,溫。

      功能主治 : 解毒消炎

      ,利尿鎮(zhèn)痛
      。用于中暑,感冒
      ,胃痛
      ,扁桃體炎;外用治蜈蚣咬傷

      用法用量 : 3~5錢

      ;外用全草搗汁外敷。

      摘錄 :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

  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五香草

      拼音注音 : Wǔ Xiānɡ Cǎo

      別名 : 土香薷

      、痧藥草
      、小葉香薷、小葉天香油
      、野香草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      出處 : 《浙江民間草藥》

      來(lái)源 : 為唇形科植物蘇州薺薴的全草。7~10月采收

      ,陰干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于山坡或樹蔭下肥沃土地上。分布浙江

      、江蘇等地
      。產(chǎn)于浙江。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一年生芳香性草本

      ,高30~40厘米
      ,多分枝。莖方形
      ,疏被倒伏的短柔毛
      。葉對(duì)生,披針形
      ,長(zhǎng)2~3厘米
      ,闊5~8毫米,先端漸尖
      ,基部近楔形
      ,具疏生鋸齒
      ,光滑,下面密布腺點(diǎn)
      ;葉柄長(zhǎng)5毫米
      。疏生的總狀花序頂生;苞片極小
      ,近圓形
      ,先端具短尖頭;花長(zhǎng)約6毫米
      ;花萼鐘形
      ,5裂,外被短毛
      ;花冠淡紅色
      ,長(zhǎng)為花萼的2倍,上唇直立有缺凹
      ,下唇3裂
      ,中央裂片最大;雄蕊4
      ,后雄蕊或上部的雄蕊發(fā)育
      ,稍突出于花冠外,藥室2枚
      ,廣歧
      ,前雄蕊或下部的雄蕊退化;雌蕊1
      ,子房深4裂
      ,花柱稍凸出,2裂
      ,柱頭不等
      。小堅(jiān)果棕色,圓形
      ,網(wǎng)狀
      ,具有細(xì)小的腺點(diǎn),基部具有明顯的果臍
      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      ;ㄆ?~10月。果期10~11月

      性狀 : 干燥全草

      ,莖方形,外表棕色
      ,被稀疏白色柔毛
      ,單軸多分枝
      。葉對(duì)生,多卷曲
      ,舒展后
      ,完整的葉呈披針形,邊緣有鋸齒
      。頂端著生總狀花序
      ,花冠唇形。氣清香

      性味 : 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"性溫,微辛

      。"

      功能主治 : 解表

      ,理氣止痛。治感冒
      ,扁桃體炎
      ,痧氣腹痛,胃氣痛
      。①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"開膈理氣
      。治胃氣痛,痧氣
      。"②《杭州藥植志》:"治感冒和吐血
      。"③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解毒消炎,利尿鎮(zhèn)痛
      。治中暑
      ,感冒,胃痛
      。"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  ,2~5錢。

      復(fù)方 : ①治潰瘍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。何逑悴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、紅木香各三錢,蒲公英一兩

      ,徐長(zhǎng)卿二錢
      。水煎服。②治扁桃體炎:五香草一兩五錢
      ,加蜂蜜適量
      。水煎服。③治癤子:五香草
      、野菊花各三錢
      ,紫花地丁
      、蒲公英各一兩。水煎服
      。④治蜈蚣咬傷:五香草搗汁外敷
      。(選方出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
     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
      《中華本草》:五香草

      拼音注音 : Wǔ Xiānɡ Cǎo

      別名 : 土香薷、痧藥草

      、小葉香薷
      、小葉天香油、野香草

      英文名 : Suchow Mosla, Herb of Suchow Mosla

      出處 : 出自《浙江民間草藥》

      來(lái)源 : 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蘇州薺苧的全草

      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Mosla soochowensis Matsuda [Or-thodon soochowensis (Matsuda)C. Y. Wu]采收和儲(chǔ)藏:7-10月采收全草
      ,曬干或鮮用。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地草坡或路旁

      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
      、安徽、浙江和江西東部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一年生草本

      ,高12-50cm。莖直立
      ,四棱形
      ,被疏短柔毛。葉對(duì)生
      ;葉柄長(zhǎng)2-7mm
      ,略被柔毛;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
      ,長(zhǎng)1.2-2.2cm
      ,寬0.2-0.4cm,先端漸尖
      ,基部狹楔形
      ,邊緣具細(xì)鋸齒,近基部全緣
      ,上面被微柔毛
      ,下面脈上被短硬毛,有腺點(diǎn)
      。輪傘花序2花
      ,在主莖及側(cè)枝上組成頂生的假總狀花序,長(zhǎng)2-5mm
      ,疏花
      ;苞片小;排列稀疏
      ,近圓形至卵形
      ,長(zhǎng)1.5-2.5mm,先端尾尖
      ,上面被柔毛
      ,下面密布腺點(diǎn);花萼鐘形
      ,長(zhǎng)約3mm
      ,外面被柔毛及腺點(diǎn),萼齒5
      ,二唇形
      ,后3齒較短,前2齒深裂
      ;花冠紫色
      ,長(zhǎng)6-7mm,外面被微柔毛
      ,上唇直立,微凹
      ,下唇3裂
      ,中裂片較大;雄蕊4
      ,后對(duì)能育
      ,略伸出;子房4裂
      ,花柱基生
      ,柱頭2裂。小堅(jiān)果球形
      ,褐色
      ,具網(wǎng)紋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ㄆ?-10月
      ,果期8-11月。

      性狀 : 性狀鑒別 莖細(xì)方柱形

      ,多分枝
      ,長(zhǎng)20-42cm,表面灰綠色至紫色
      ,被向陽(yáng)花柔毛
      ,質(zhì)脆。葉對(duì)生,卷曲皺縮
      ,展平后呈條狀披針形或披針形
      ,長(zhǎng)1.5-3cm,寬2-5mm
      ,兩面有短柔毛及腺點(diǎn)
      。花爭(zhēng)縮成團(tuán)
      ,苞片小
      ,長(zhǎng)僅1.5-2.5cm,花冠淡紫色
      。小堅(jiān)果類球形
      ,表面黑褐色。有細(xì)網(wǎng)紋
      。氣香濃郁
      ,味辛、涼

      毒性 : 對(duì)大鼠

      、小鼠之亞急性試驗(yàn),證明毒性很小
      。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煎劑
      ,半數(shù)致死量為10.1g/kg。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從全草揮發(fā)油中分得26個(gè)成分

      ,已鑒定出9個(gè)
      ;薺苧烯(orthodene),龍腦烯(bornene)
      ,側(cè)柏酮(thujone)
      ,二氫葛縷酮(dihydrocarvone),香荊芥酚(carvacrol)
      ,甲基丁香油酚(methyleugenol)
      ,橙花烯(nerolidene)和α-丁香烯(α-caryophyllene)[1]。全草中還分得兩種黃酮:薺苧黃酮(mosloflavone)[2]和蘇薺苧黃酮(moslosooflavone)即5-閎基-7
      ,8-二甲氧基黃酮(5-hydro-xy-7
      ,8-dimethoxyflavone)[3]。

      藥理作用 : 1.抗菌作用 五香草體外試驗(yàn)中

      ,水煎劑有一定的抗菌作用
      。它對(duì)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傷寒桿菌
      、變形桿菌抗菌作用最強(qiáng)
      ,對(duì)大腸桿菌、宋內(nèi)痢疾桿菌和副傷寒桿菌也有較好的抗菌作用,但對(duì)弗氏痢疾桿蓖
      、綠膿桿菌作用稍差
      。抗菌有效成分存在于葉和莖內(nèi)
      ,根幾無(wú)作用
      。給大鼠口服煎劑后,其深縮尿液在試管內(nèi)有抗菌作用[1
      ,2]
      。2.免疫調(diào)節(jié)作用 五香草能促進(jìn)健康人和急性腎炎患者的淋巴轉(zhuǎn)化作用,并具有免疫調(diào)節(jié)作用[3]
      。3.毒性 五香草煎劑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為0.78±0.13ml/kg
      。小劑量對(duì)家兔無(wú)明顯毒性毒性,但1ml/kg劑量以上
      ,就出現(xiàn)陣顫
      、抽搐等明顯中毒癥狀;2ml/kg劑量可引起家兔反復(fù)抽搐
      ,全身強(qiáng)直
      ,角弓反張,反復(fù)發(fā)作
      ,直至死亡
      。亞急性毒性試驗(yàn)表明,揮發(fā)油0.14ml/kg拌食連續(xù)2星期
      ,家兔血色素、血清丙氨酸轉(zhuǎn)酰(ALT)
      、尿素氮等指標(biāo)均未見異常
      。五香草毒性可能與含有的側(cè)柏酮有關(guān)。30mg/kg苯巴比妥鈉對(duì)低劑量組家兔有一定保護(hù)作用[4]

      歸經(jīng) : 歸肺

      ;胃經(jīng)

      性味 : 味辛;性溫

      功能主治 : 解表

      ;祛暑
      ;理氣止痛。主感冒
      ;中暑
      ;痧氣;胃氣痛
      ;咽喉腫痛
      ;癤子;蜈蚣咬傷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

      ,大劑量可用至30-45g
      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

      各家論述 : 1.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開膈理氣

      。治胃氣痛,痧氣
      。2.《杭州藥植志》:治感冒和吐血
      。3.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解毒消炎,利尿鎮(zhèn)痛
      。治中暑
      ,感冒,胃痛

     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
  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471.html.

      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

      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(wú)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
      ,未能及時(shí)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
      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(qǐng)聯(lián)系管理員
      ,我們會(huì)立即處理
      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(lái)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(lái)源標(biāo)注錯(cuò)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
      ,請(qǐng)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
      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(huì)第一時(shí)間予以刪除
      ,并同時(shí)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
      上一篇:

      下一篇:

      相關(guān)文章
      猴頭菌
  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猴頭菌別名 : 猴頭
      石長(zhǎng)生
      拼音注音 :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: 丹草
      、長(zhǎng)生草
      、丹沙草、生肌草
      桑白皮
      《中國(guó)藥典》:桑白皮拼音注音 : Sānɡ Bái Pí?jiǎng)e名 : 桑根皮英文名 : CORTEX MORI來(lái)源 :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.的干燥根皮
      。秋末葉落時(shí)至次春發(fā)芽前采挖根部
      兩面青
  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兩面青拼音注音 :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: 甲滿來(lái)源 :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(Roxb.)A. DC.
      ,以全株入藥
      大青木
      拼音注音 : Dà Qīng Mù別名 : 路邊青
      、臭葉樹
      、羊咪青、青心草
      、臭大青
      、鴨公青、淡婆婆
      竹葉心
      來(lái)源 :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(Rendle)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
      。性味 : 甘
      、苦,涼
      。功能主治 : 清頭熱
      山玉桂
      羊外腎
  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羊外腎拼音注音 :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: 羊石子(《本事方》)
      ,羊腎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出處 : 《綱目》來(lái)源 : 為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?苿?dòng)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
      甲魚頭
      拼音注音 : Jiǎ Yú Tóu別名 : 腳魚頭
      、團(tuán)龜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