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無患子
拼音注音 : Wú Huàn Zǐ
別名 : 油患子、苦患子、洗手果 、木患、木患樹、肥皂樹
、肥珠子
、洗衫子、黃目子
、目浪子
來源 : 為無患子科無患子屬植物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.,以根與果入藥。根全年可采
,切片曬干
;果實(shí)秋季采。
性狀 : 核果球形,有棱
,果皮黃色或棕黃色,肉質(zhì),有肥皂作用
,故俗稱“洗手果”
;種子球形,黑色而硬
。
性味 : 果:苦、微辛,寒
。有小毒
。根:苦,涼
。
功能主治 : 果:清熱除痰,利咽止瀉。用于白喉
,咽喉炎
,扁桃體炎,支氣管炎
,百日咳
,急性胃腸炎(煅炭)。根:清熱解毒
,化痰散瘀
。用于感冒高熱,咳嗽
,哮喘
,白帶,毒蛇咬傷
。
用法用量 : 果:1~3個(gè),水煎沖蜂蜜服;根:0.5~1兩
。
備注 : (1)同屬植物川滇無患子(皮哨子)Sapindus delavayi (Franch.)Radlk.分別于云南,果、皮:理氣止痛
,殺蟲
,止癢。(2)服無患子
,如有中毒
,則其癥狀為惡心,嘔吐
。解救方法:洗胃
,內(nèi)服蛋清或面糊及活性炭等
;注射25~50%葡萄糖液,經(jīng)上述處理后仍頻繁嘔吐時(shí)
,可注射阿托品對癥治療
。
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藥大辭典》:無患子
拼音注音 : Wú Huàn Zǐ
別名 : 穗子(《多能鄙事》),木患子、肥珠子、油珠子
、菩提子(《綱目》)
,木挽子、油患子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
,圓肥皂
、桂圓肥皂(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),洗手果
、苦枝子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
。
出處 : 《本草拾遺》
來源 : 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樹的種子。采摘成熟果實(shí),除去果肉
,取種子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分布安徽 、江蘇
、浙江、江西
、湖北
、湖南、福建
、臺灣
、廣東、廣西
、四川
、貴州、陜西等地
。產(chǎn)廣東
、廣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無患樹(《本草拾遺》),又名:桓(《山海經(jīng)》)
,拾櫨木(崔豹《古今注》),楺婁
、櫨木(《纂文》)
,噤婁(《本草拾遺
,),拾櫨鬼木(《中華古今注》)
,盧鬼木(《綱目》)
,黃目樹(《臺灣府志》),目浪樹
。落葉或常綠喬木
,高達(dá)25米。枝開展
,小枝無毛
,密生多數(shù)皮孔;冬芽腋生
,外有鱗片2對
,稍有細(xì)毛.通常為雙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互生
;無托葉
;有柄;小葉8~12枚
,廣披針形或橢圓形
,長6~15厘米,寬2.5~5厘米
,先端長尖
,全緣,基部闊楔形或斜圓形
,左右不等
,革質(zhì),無毛
,或下面主脈上有微毛
;小葉柄極短。圓錐花序
,頂生及側(cè)生
;花雜性,小形
,無柄
,總軸及分枝均被淡黃褐色細(xì)毛;萼5片
,外2片短
,內(nèi)3片較長,圓形或卵圓形
;花冠淡綠色
,5瓣
,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有短爪
;花盤杯狀
;雄花有8~10枚發(fā)達(dá)的雄蕊,著生于花盤內(nèi)側(cè)
,花絲有細(xì)毛
,藥背部著生;雌花
,子房上位
,通常僅1室發(fā)育;兩性花雄蕊小
,花絲有軟毛。核果球形
,徑約15~20毫米
,熟時(shí)黃色或棕黃色。種子球形
,黑色
,徑約12~15毫米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;ㄆ?~7月
。果期9~10月。本植物的根(無患樹蔃)
、韌皮(無患樹皮)
、嫩枝葉(無患子葉)、果肉(無患子皮)
、種仁(無患子中仁)亦供藥用
,各詳專條。
性狀 : 干燥的種子呈球形,徑長14毫米。外表黑色,光滑。種臍線形,周圍附有白色絨毛。種皮骨質(zhì),堅(jiān)硬。無胚乳,子葉肥厚 ,黃色
,胚粗壯稍彎曲
。
貯藏 : 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含無患子皂甙(sapindussaponin) 、脂肪油
、蛋白質(zhì)。
性味 : 苦 ,平
,有毒。①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苦
,平
,無毒。"②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"苦澀
,有小毒
。"
功能主治 : 清熱,祛痰,消積,殺蟲。治喉痹腫痛,咳喘,食滯,白帶,疳積,瘡痹,腫毒。用于白喉癥,精囊病,淋濁尿頻。清熱,祛痰,消積,殺蟲。喉痹腫痛、咳喘、食滯、白帶、疳積、瘡癬、腫毒。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止血;煨食殺蟲,去膩;煮膏藥祛風(fēng)、消腫、拔毒
。"②《廣西中藥志》:"燒灰研末吹喉治聲啞。"③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"治各種喉癥
,感冒發(fā)熱
,百日咳,白濁
,白帶
,小兒疳積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~2錢
;研末或煨食。外用:研末吹喉
、擦牙
,或煎湯洗、熬膏涂
。
復(fù)方 : ①治雙單鵝喉:無患于三錢,鳳尾草三錢,煎服。②治鵝喉:無患子二錢,元明粉一錢五分,梅片六分,研極細(xì)末吹喉。嚴(yán)重者加麝香一分。③治哮喘:無患子煅灰,開水沖服,小兒每次六分,成人每次二錢,每日一次,連服數(shù)天。(①方以下出《嶺南草藥志》)④治蟲積食滯:無患子五至七粒,煨熟吃,每日一次,可連服數(shù)日。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⑤治厚皮癬:無患子酌量,用好醋煎沸,趁熱搽洗患處。(《嶺南草藥志》)⑥治牙齒腫痛:無患子一兩
,大黃、香附各一兩
,青鹽半兩
,泥固煅研,日用擦牙
。(《普濟(jì)方》)⑦去風(fēng)明目
。用無患子皮、皂角
、胡餅
、草菖蒲,同捶碎
,加漿水調(diào)作彈子大
,取以泡湯洗頭,能去風(fēng)明目
。⑧洗面去斑
。用無患子上搗爛,加白面和為在丸
,每日取以洗面
,去垢及斑,甚效
。⑨子中仁:牙齒腫痛
。用肥珠子一兩,大黃
、香附各一兩
,青鹽半兩,泥土固封
,火煅
,研細(xì)。每日取以擦牙
。
臨床應(yīng)用 : 治療滴蟲性陰道炎:取洗凈去皮的無患子1斤,加水1000毫升煎成濃液。每次取50~100毫升加溫開水1000毫升稀釋
,按常規(guī)灌洗陰道
,每日1次,7~10天為一療程
。同時(shí)配合清熱化濕的中藥內(nèi)服
。經(jīng)治10例均于灌洗一療程后,復(fù)查滴蟲陰性。5例追蹤觀察2~3個(gè)月未見復(fù)發(fā)
;1例于2月后復(fù)發(fā)
,再行治療仍然有效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無患子
拼音注音 : Wú Huàn Zǐ
別名 : 木患子、肥珠子
、油珠子、菩提子
、圓肥皂
、桂圓肥皂、洗手果
、油患子
、油皂果。
英文名 : Chinese Soapberry Fruit, Seed of Chinese Soapberry
出處 : 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子的種子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.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摘成熟果實(shí)
,除去果肉和果皮,取種子曬干
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本品多為野生入藥。喜生于溫暖,土壤松而稍濕潤山坡疏林或樹旁較肥沃的向陽地區(qū)
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
、中南至西南地區(qū)。各地寺廟
、庭園和樹邊常見栽培
。
原形態(tài) : 無患子 落葉大喬木,高可達(dá)20多米。嫩枝綠色,無毛
。偶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
,互生;葉連柄長25-45cm或更長
,葉軸上面兩側(cè)有直槽
;小葉5-8對,通常近對生
,小葉柄長約0.5cm
;葉片薄紙質(zhì),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稍呈鐮形
,長7-15cm或更長
,寬2-5cm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
,腹面有光澤
,兩面無毛或背面被微柔毛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;ㄐ蝽斏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,圓錐形;花小
,輻射對稱
;萼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,大的長約0.2cm
,外面基部被疏柔毛
;花瓣5,披針形
,有長爪
,長約0.25cm,外面基部被長柔毛或近無毛
,鱗片2個(gè)
,小耳狀;花盤碟狀
,無毛
;雄蕊8,伸出
,花絲中部以下密被長柔毛
;子房無毛。核果肉質(zhì)
,果的發(fā)育分果爿近球形
,直徑2-2.5cm,橙黃色
,干時(shí)變黑
。種子球形,黑色
,堅(jiān)硬
。花期春季
,果期夏秋
。
栽培 : 生物學(xué)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。陽光充足,雨量充足,則生長迅速。適應(yīng)性強(qiáng) ,稍耐旱
,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以排水良好
、土層深厚的肥沃土地栽培為宜。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
。選擇成熟
、飽滿的果實(shí),去掉果皮
,洗凈晾干或曬干。春季播種
,由于種子的種皮骨質(zhì)
,堅(jiān)硬,可用粉砂擦破種皮
,浸種后開溝點(diǎn)播,行距35cm
,種子粒距10cm
,覆土3cm
,澆水保濕
。當(dāng)苗高40cm左右移栽。按行株距400cm×400cm開穴
,每穴1株,定植
。
性狀 : 性狀鑒別 種子球形或橢圓形,直徑約1.5cm。表面黑色,光滑,種臍線形,附白色絨毛。質(zhì)堅(jiān)硬。剖開后,子葉2枚,黃色,肥厚,疊生,背面的1枚較大,半抱腹面的1枚;胚粗短,稍彎曲。氣微,味苦。
毒性 : 無患子皂甙有溶血作用。給家兔靜脈注射,其致死量為0.03-0.04g/kg,死因?yàn)楹粑楸浴?/span>
化學(xué)成分 : 種仁含蛋白質(zhì)31.87%,灰分5.19%,總非纖維碳水化合物14.86% ,戊聚糖2.21%
,淀粉11.94%
,粗纖維14.14%
。此外,尚檢出脂肪酸(fatty acid)
,山萮酸(behenic acid)及二十四烷酸。種子含脂肪油43.18%及糖脂(glycolipid)
。無患于含天然表面活性物質(zhì)
,該表面活性物質(zhì)中含有萜類(terpenoid)甾體皂甙(steroid saponin)
,氨基酸(amino acid)
,蛋白質(zhì)(protein),維生素(vitamin)
,油酸(oleic acid),油脂(oil)
。果皮含無患子倍半萜甙(mukuroziside)Ⅰa
、Ⅰb
、Ⅱa
、Ⅱb
,無患子皂甙(mukurozisaponin)X、Y1
、Y2、E
、G
,無患子屬皂甙(sapindoside)A、B
,常春藤皂甙元(hederagenin),常春藤皂甙元a-L-吡喃阿伯糖基(1→3)-a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2)-a-L-吡喃阿拉伯糖甙[hederagenin-a-L-arabinopyranosyl(1→3)-a-L-rhamnopyranosyl(1→2)-a-L-arabinopyranoside]
,常春藤皂甙元-a-L-呋喃阿拉伯糖基(1→3)-a-L-吡喃鼠李糖基(1→2)-a-L-吡喃阿拉伯糖甙[hederagenin-a-L-arabinofuranosyl(1→3)-a-L-rhamnopyranosyl(1→2)-a-L-arabinpopyranoside]
。
藥理作用 : 1.對血壓的作用:皮下注射無患子提取的皂甙類物質(zhì),可致家兔血壓下降
,血膽固醇無變化。2.用含豐富膽固醇的飲食
,飼養(yǎng)家兔,造成動脈硬化后
,就連續(xù)口服皂甙30-50天
,從第40天開始血膽固醇可以從248-292mg%,降低到53-110%
,若在動脈硬化后第40天才開始治療,則降膽固醇作用不太顯著
,同時(shí)血卵磷脂增加
。
炮制 : 除去果肉、雜質(zhì),取種子曬干。
歸經(jīng) : 心;肺經(jīng)
性味 : 苦;辛
;寒
;小毒
注意 : 脾胃虛寒者慎用。
功能主治 : 清熱;祛痰;消積;殺蟲。主喉痹腫痛;肺熱咳喘;音啞;食滯;疳積;蛔蟲腹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