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iǎo Sān Kē Zhēn
別名 : 小黃連、三爪黃連 出處 : 《云南中草藥》 來源 : 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的根 生境分布 : 生于山坡灌叢中或山問路旁。分布云南 原形態(tài) :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 化學(xué)成分 : 根含小檗堿,故可作為黃連之代用品。 性味 : 《云南中草藥》:"苦,寒。" 功能主治 : ①《云南中草藥》:"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Xiǎo Sān Kē Zhēn 別名 : 小黃連 英文名 : root of Wilson Barberry 出處 : 出自《云南中草藥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erberis wilsonae Hemsl.et Wils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生拔2000-3500m的高山地帶,常成片生長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甘肅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金花小檗,落葉或半常綠灌木,高約1m。半平臥,幼枝紅褐色,節(jié)間甚短,表面有細(xì)淚黑色疣點(diǎn),老枝灰褐色,刺3分叉,細(xì)瘦,長1-2cm。葉簇生,無柄;葉片革質(zhì),倒卵狀匙形或長圓形,長1-2.5cm,寬2.5-6mm,先端圓鈍、截形或近急尖,基部楔形,全緣,上面灰綠色,下面常被白粉 化學(xué)成分 : 根含小檗堿(berberine)2.94%,還含掌葉防已堿(plmatine),藥根堿(jatrorrhizine)及小檗胺(berbamine)。地上部分含小檗胺,異粉防憶堿(isoterandrine),小檗堿,藥根堿,木蘭花堿(magnoflorine)。組織培養(yǎng)液含小檗堿,掌葉防憶堿,非洲防已堿(columbamine),藥根堿 歸經(jīng) : 心 性味 : 味苦 功能主治 : 清熱燥濕;瀉火解毒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各家論述 : 1.《云南中草藥》:清熱解毒,消炎,止痢。治痢疾,瘡癰腫痛,結(jié)膜炎,小兒口腔糜爛。2.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治腸炎,肺炎,上呼吸道炎癥,急性結(jié)合膜炎,乳腺炎,急性黃疸型肝炎,瘡癤。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682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(shí)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《中華本草》:小三棵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