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劑 : 小檗皮 xiǎo bò; pí;
別名 : 東北小檗、狗奶子、刀口藥。
來源 : 小檗科植物黃櫨木Berberis amurensis Rupr.的根皮或莖皮。
植物形態(tài) : 落葉灌木,高2~4米。老枝灰色,圓柱形,微有棱槽,幼枝灰黃色,葉刺3叉,紫紅色,長2~4厘米。葉叢生刺腋,長橢圓形,倒卵狀矩圓形或卵形,長5~10厘米,寬2.5~5厘米,先端急尖或鈍圓,基部漸狹,下延成柄,邊緣密生不規(guī)則刺毛狀小鋸齒,下面有時被白粉,羽狀網(wǎng)狀脈明顯??偁罨ㄐ蛳麓梗谢?0~25朵,淡黃色,苞片1,披針形,小苞片2,三角形;萼片6,花瓣狀;花瓣6,長卵形,較花萼稍短,頂端微凹,基部有長圓形腺體1對;雄蕊6,藥瓣裂;子房上位,卵圓形,柱頭頭狀,扁平。漿果橢圓形,熟時鮮紅色,被淡藍色粉。種子2,紫褐色。花期4~5月,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山地林緣、溪邊或灌叢中。分布于陜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山東、內(nèi)蒙古、遼寧、吉林和黑龍江等地。
采收加工 : 春、秋季采挖根,洗凈切片,曬干。
性狀 : 呈類圓柱形,稍彎曲,有少數(shù)分枝,長短粗細不一。表面灰棕色,有細皺紋,栓皮易剝落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。折斷面纖維性,鮮黃色,切斷面近圓形或長圓形,有略呈放射狀的紋理;髓小,黃白色。氣微,味苦。
性味歸經(jīng) : 性寒,味苦。
功能主治 : 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。藥理試驗結果表明,三棵針具有提高白細胞水平的作用,另還有降壓、抗心律失常等作用。
臨床應用 : 用量9~15克,水煎服。臨床常用于治療痢疾、腸炎、黃疸、咽痛、上呼吸道感染、目赤、急性中耳炎等癥。
主要成分 : 全株含生物堿,其中有小檗堿、巴馬亭、藥根堿、古倫胺堿、木蘭花堿等。根皮因含大量上檗堿,所以根皮也可供藥用。
注意 : 暫缺。
摘錄 : 其他
摘錄 : 其他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79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,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小檗
下一篇: 小毒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