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iǎo Shí Wéi
別名 : 反食草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飛驚草、人頭發(fā)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,山螞蝗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。
出處 :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
來源 : 為水龍骨科植物相似石韋的全草或根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樹干皮上、石壁上及陰濕的地方。分布云南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江西,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。根狀莖匍匐,密被針狀鱗毛,黃褐色,節(jié)間距離5~8毫米。單葉直立,披針形,長6~8厘米,寬5~8毫米,先端漸尖,有時前部膨大而成倒披針形,全緣,基部楔形,半革質(zhì)而厚,上面綠色,嫩時密生星狀毛,老則漸次睨落,并有許多黃色腺點,干后腺點成凹點,側脈不顯,下面淺綠帶淺黃色,密被星狀毛,主脈粗而隆起;葉柄有節(jié),節(jié)下密生鱗片毛,節(jié)很短。抱子囊群圓形,在主脈兩側各2-4行,黃褐色。
性味 : 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性涼,味苦澀。"
功能主治 : 鎮(zhèn)痙,利尿,止血。治小兒驚風,外傷出血。①《貴州民間藥物》:"止血,鎮(zhèn)痙。"②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利尿,鎮(zhèn)痛,止咳,調(diào)經(jīng)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5錢;或泡酒。外用:取葉背孢子粉外撒。
復方 : ①治刀傷:刮取飛驚草葉背面的黃粉敷傷處,能止血收口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②治瘋癇:飛驚草根二兩,川烏、草烏、南星各五錢,血竭四錢,自然銅(醋煅)三錢,里竹根三兩,滑石一兩,硼砂五錢,用酒泡。每服四錢,二日三次;若患者體強,或病重者,均可酌量增多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③治小兒驚風:飛驚草五錢。煎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828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,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小石蘚
下一篇: 小禮花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