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iǎo Biǎn Xù
出處 : 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
來源 : 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株。開花時(shí)采收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原野、荒地、路旁。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
原形態(tài) : 一年生草本 歸經(jīng) : 入肝 性味 : 苦,平 功能主治 : 利屎通淋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復(fù)方 : ①治尿路感染和結(jié)石:小萹蓄,馬先蒿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Xiǎo Biǎn Xù 別名 : 姑巴草、扁竹 出處 : 出自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olygonum Plebeium R.Br·采收和儲(chǔ)藏:開花時(shí)采收,曬干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原野 原形態(tài) : 一年生草本。莖匍伏狀 化學(xué)成分 : 腋花寥的花中含槲皮素(quercetin),槲皮素-3-阿拉伯糖甙(quercetin-3-arabinoside)和蕓香甙(quercetin 3-ruti-noxide)[1],還含有齊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白樺脂酸(betulinicacid),表無羈萜醇(ePifriedelanol)和β-谷甾醇(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[2]。 歸經(jīng) : 膀脫;大腸;肝經(jīng) 性味 : 苦;性涼 功能主治 : 利尿通淋;清熱解毒;化濕殺蟲。主熱淋;石淋;黃疸;痢疾;惡瘡疥癬;外陰濕癢;蛔蟲病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0~15g,鮮品30~60g;或搗汁。外用:適量.搗敷;或煎水洗。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879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(shí)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《中華本草》:小萹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