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ul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ul>
    • <kbd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kbd>
    • 登錄
      首頁 >> 中醫(yī)基礎(chǔ)常識(shí) >> 中藥材

      小貫眾

      中醫(yī)世家 2023-05-04 01:58:36

  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小貫眾

      拼音注音 : Xiǎo Guàn Zhònɡ

      別名 : 貫眾、昏雞頭

      、雞腦殼
      、雞公頭
      、乳痛草

      來源 : 為鱗毛蕨科貫眾屬植物貫眾Cyrtomium fortunei J. Smith

      ,以根狀莖和葉柄殘基入藥
      。四季可采
      ,以秋季采較好
      ,除去須根和部分葉柄
      ,曬干備用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于山坡林邊及巖石濕地。分布于陜西南部和長(zhǎng)江以南各省區(qū)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

      ,高30~80厘米。根狀莖短
      ,直立或斜升
      ,連同葉柄基部密被寬卵狀披針形褐色大鱗片。葉為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
      ,由根狀莖密生成叢
      ;葉柄長(zhǎng)15~25厘米,禾稈色
      ,被卵形和線形兩種鱗片
      ;葉片寬披針形或長(zhǎng)圓披針形,紙質(zhì)
      ,長(zhǎng)25~45厘米
      ,寬10~15厘米,沿葉軸和羽柄有少數(shù)纖維狀鱗片
      ,羽片10~20對(duì)
      ,互生,先端羽片不等3裂
      ,兩側(cè)羽片鐮狀披針形
      ,基部上側(cè)稍呈耳狀傲氣凸起
      ,下側(cè)圓楔形,邊緣有缺刻狀細(xì)鋸齒
      ,葉脈網(wǎng)狀
      ,有內(nèi)藏小脈1~2條。孢子囊群散布葉背
      ,著生于內(nèi)藏小脈頂端
      ,在主脈兩側(cè)各排成不整齊的3~4行,囊群蓋大
      ,圓盾狀
      ,全緣。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根狀莖及柄含黃綿馬酸(flavaspidic acid)

      。葉含兩種黃銅甙為貫眾明(cyrtomine)及冷蕨靈(cyrtopterin)
      。前者水解為貫眾亭(cyrtominetin),后者水解為冷蕨亭(cyrtopterinetin)

      藥理作用 : 本品煎劑能驅(qū)豬蛔

      ,并有增強(qiáng)離體、在體家兔子宮收縮的作用

      性味 :

      ,微寒,有小毒

      注意 : 孕婦忌服

      功能主治 : 清熱平肝,解毒殺蟲

      ,止血
      。用于預(yù)防麻疹,流行性感冒
      ,感冒
      ,流行性腦脊髓膜炎;治頭暈?zāi)垦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,高血壓病
      ,痢疾,尿血
      ,便血
      ,崩漏,白帶
      ,鉤蟲病

      用法用量 : 0.3~1兩。

      摘錄 :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

      《中華本草》:小貫眾

      拼音注音 : Xiǎo Guàn Zhònɡ

      別名 : 貫眾

      、雞腦殼
      、雞公頭
      、地良姜、雞頭棗
      、雞老蓋
      、鐵狼雞、雞頭風(fēng)尾
      、烏雞兒
      、鴟頭雞、昏頭雞
      、公雞頭
      、小昏頭雞、蝦公草
      、虎牙草、巖壁青
      、茅葉伸筋
      、小野雞尾、閹雞尾
      、地雞頭
      、黑狗脊、神箭根

      出處 : 本品以貫眾之名始載于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山草類

      ,觀其附圖
      ,其原植物與本種相一致。而歷代本草有關(guān)“貫眾”的記述
      ,其品種相當(dāng)混亂
      ,目前商品中的貫眾,涉及此種的甚少
      ,只是部分地區(qū)的民間應(yīng)用

     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鱗毛蕨科植物貫眾的根莖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yrtomium fortunei J.Smith[Aspidium falcatum Sweet var.fortunei Bak.]采收和儲(chǔ)藏:全年均可采收

      。全株掘起
      ,清除地上部分及須根后充分曬干。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00-2300m的林緣

      、山谷和田埂
      、路旁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
      、中南
      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
      、陜西
      、甘肅等地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植株高30-70cm。根莖短而斜升

      ,連同葉柄基部密被黑褐色
      、闊卵狀披針形大鱗片。葉簇生
      ;葉柄長(zhǎng)10-25cm
      ,禾稈色,向上被疏鱗片
      ;葉片長(zhǎng)圓形至披針形
      ,長(zhǎng)20-45cm,寬8-15cm
      ,基部不縮狹
      ,一回羽狀;羽片10-20對(duì)
      ,鐮狀披針形
      ,有短柄,基部圓楔形
      ,上側(cè)稍呈尖耳狀突起
      ,邊緣有細(xì)鋸齒;葉脈網(wǎng)狀
      。孢子囊群生于內(nèi)藏小脈先端
      ,散生于羽片背面;囊群蓋圓盾形
      ,棕色
      ,全緣。

      性狀 : 1.性狀鑒別 本品為帶葉柄殘基的根莖

      。呈塊狀圓柱形或一端略細(xì)
      ,微彎曲,長(zhǎng)10-30cm
      ,直徑2-5cm
      。表面棕褐色,密集多數(shù)葉柄殘基
      ,傾斜的作覆瓦狀圍繞于根莖
      ,并被有紅棕色膜質(zhì)半透明的鱗片;下部著生黑色較硬的須根
      。葉柄殘基長(zhǎng)2-4cm
      ,直徑3-5mm,棕黑色
      ,有不規(guī)則的縱棱
      。根莖質(zhì)較硬
      ,折斷面新鮮品綠棕色,干品紅棕色
      ,有4-8個(gè)類白色小點(diǎn)(分體中柱)排列成環(huán)
      ;葉柄殘基斷面略呈馬蹄形,紅棕色
      ,有3-4個(gè)類白色小點(diǎn)三角形或四方形角隅排列
      。氣微,味澀微甘
      ,易引起惡心
      。2.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:表皮細(xì)胞1列;細(xì)胞類圓形
      ,棕色
      ,外被鱗片。外皮層(下皮)由棕褐色稍厚化細(xì)胞組成
      。皮層薄壁細(xì)胞無間隙
      ,細(xì)胞內(nèi)含淀粉粒和黃褐色塊狀樹脂。中心中柱有4-8個(gè)較大的維管束斷續(xù)排列成環(huán)
      ,外側(cè)有3-5個(gè)小型葉跡維管束,每一維管束周圍有內(nèi)皮層環(huán)
      ,細(xì)胞內(nèi)含淀粉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;驑渲瑝K。薄壁細(xì)胞內(nèi)亦含淀粉粒和樹脂塊
      。葉柄基部橫切面:表皮細(xì)胞1列
      ,細(xì)胞扁方形或類圓形,暗棕色
      。下皮層內(nèi)有7-8列厚壁細(xì)胞
      ,類圓形或多角形,木化
      ,棕褐色
      ,無間隙,細(xì)胞中含淀粉粒和樹脂塊
      。維管束周韌型
      ,3-4個(gè),周圍各有內(nèi)皮層細(xì)胞1列
      ,細(xì)胞內(nèi)含淀粉粒和樹脂塊
      。薄壁組織細(xì)胞類圓形,有細(xì)胞間隙
      ,細(xì)胞內(nèi)含淀粉粒和樹脂塊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全緣貫眾根莖含貫眾甙(cyrtomin)

      ,異槲皮甙(isoquercitrin),紫云英甙(astragalin)
      ,貫眾素(cyrtominetin)
      。多羽貫眾根莖含貫眾甙,冷蕨甙(cyrtoperin)
      ,紫云英甙
      ,異槲皮甙,東北貫眾素(dryocrassin)

      藥理作用 : 水煎劑能驅(qū)豬蛔

      ,并有增強(qiáng)家兔離體、在體子宮收縮的作用
      。水煎劑或流浸膏有止血作用
      ,臨床用藥后,咳血
      、嘔血
      、便血顯著減少;尚有鎮(zhèn)靜
      、催眠
      、收澀等作用。

      歸經(jīng) :

      ;肺
      ;大腸經(jīng)

      性味 : 苦;澀

      ;寒

      注意 : 孕婦慎服

      。附注:同屬植物全緣貫眾 Cyrtomium falcatum(L.f.)Presl(分布于遼寧、河北
      、山東
      、江蘇、浙江
      、福建
      、臺(tái)灣、廣東
      、廣西)及多羽貫眾 C.fortunei J.Smith f. polypterum (Diels)Ching(分布于陜西
      、甘肅、河南
      、湖北
      、四川、貴州)的根莖亦可作本品入藥。

     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

      ;涼血祛瘀
      ;驅(qū)蟲。主感冒
      ;熱病斑疹
      ;白喉;乳癰
      ;瘰疬
      ;痢疾;黃疸
      ;吐血
      ;便血;崩漏
      ;痔血
      ;帶下;跌打損傷
      ;腸道寄生蟲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  ,9-15g。外用:適量
      ,搗敷
      ;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   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
  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1894.html.

      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

      ,注重分享
      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(shí)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
      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
      ,請(qǐng)聯(lián)系管理員
      ,我們會(huì)立即處理
      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(cuò)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
      ,請(qǐng)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
      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(huì)第一時(shí)間予以刪除
      ,并同時(shí)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
      上一篇:

      下一篇:

      相關(guān)文章
      猴頭菌
  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猴頭菌別名 : 猴頭
      石長(zhǎng)生
      拼音注音 :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: 丹草、長(zhǎng)生草
      、丹沙草
      、生肌草、石中珠
      、巖浮萍
      、豬毛七、水豬毛七
      、豬鬃草
      、豬毛腳筋草出處 : 石長(zhǎng)生,始載于《本經(jīng)》
      ,一名丹草
      ,列入下品。1.《別錄》云:“石長(zhǎng)生
      ,生咸陽山谷
      。”2.《本草
      桑白皮
      《中國(guó)藥典》:桑白皮拼音注音 : Sānɡ Bái Pí?jiǎng)e名 : 桑根皮英文名 : CORTEX MORI來源 :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.的干燥根皮
      。秋末葉落時(shí)至次春發(fā)芽前采挖根部
      兩面青
      《全國(guó)中草藥匯編》:兩面青拼音注音 :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: 甲滿來源 :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(Roxb.)A. DC.
      ,以全株入藥
      大青木
      拼音注音 : Dà Qīng Mù別名 : 路邊青
      、臭葉樹
      、羊咪青、青心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