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ìnɡ Shù Pí
出處 : 《全展選編》內(nèi)科疾病。
來源 : 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樹皮。
功能主治 : 《全展選編·內(nèi)科疾病》:"治苦杏仁中毒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。
臨床應(yīng)用 : 治療杏仁中毒:取杏樹皮2兩,削去外面表皮,僅留中間纖維部分,加水500毫升,煮沸20分鐘,過濾侯溫灌服。治療80余例,均治愈。一般多在服后2小時即見癥狀好轉(zhuǎn),意識漸靖,呼吸平穩(wěn),惡心嘔吐及發(fā)鉗現(xiàn)象逐淅消失;4小時后可完全恢復(fù)正常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Xìnɡ Shù Pí
英文名 : bark of Apricot, bark of Ansu Apricot
出處 : 出自《全展選編·內(nèi)科疾病》。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1.Armeniaca vulgaris Lam.[Prunus armeniaca L.]2.Armeniaca vulgaris Lam.var.ansu(Maxim.)Yü et Lu[Prunus armeniaca L.var.ansu Maxim.]3.Armeniaca sibirica(L.)Lam.[Prunus sibirica L.]4.Armeniaca mandshurica(Maxim.)Skv.[Prunus mandshurica(Maxim.)Koehne]采收和儲藏:春秋季采收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3.山杏 生于海拔700-2000m的干燥向陽、丘陵、草原。4.東北杏 生于海拔400-1000m的開闊的向陽山坡灌木林或雜木林下。資源分布:1.杏 分布于全國各地,多系栽培。在新疆伊犁一帶有野生。2.野杏 主產(chǎn)于我國北部地區(qū),栽培或野生,尤其在河北、山西等地普遍野生,山東、江蘇等地也產(chǎn)。3.山杏 分布于東北、華北和甘肅等地。4.東北杏 分布于吉林、遼寧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1.杏 落葉小喬木,高4-10cm;樹皮暗紅棕色,縱裂。單葉互生;葉片圓卵形或?qū)捖研危L 5-9cm,寬4-8cm。春季先葉開花,花單生枝端,著生較密,稍似總狀;花幾無梗,花萼基部成筒狀,外面被短柔毛,上部5裂;花瓣5,白色或淺粉紅色,圓形至寬倒卵形;雄蕊多數(shù),著生萼筒邊緣;雌蕊單心皮,著生萼筒基部。核果圓形,稀倒卵形,直徑2.5cm以上。種子1,心狀卵形,淺紅色?;ㄆ?-4月,果期6-7月。2.野杏 本變種的主要特征為 葉片基部楔形或?qū)捫ㄐ?;花?朵簇生,淡紅色;果實近球形,紅色;核卵球形,離肉,表面粗糙而有網(wǎng)紋,腹棱常銳利。3.山杏 灌木或小喬木,高2-5m。葉卵形或近圓形,長(3-)5-10cm,寬(2.5-)4-7cm?;▎紊睆?.5-2cm;萼片長圓狀橢圓形,先端尖;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,白色或粉紅色。果實扁球形,直徑 1.5-2.5cm,兩側(cè)扁,果肉薄而干燥,熟時開裂,味酸澀,不能吃。核易與果肉分離,基部一側(cè)不對稱,平滑。花期3-4月,果期6-7月。4.東北杏 大喬木,高5-15m。幼枝無毛。葉橢圓形或卵形,長6-12cm,寬3-8cm?;ǚ奂t色或白色;雄蕊多數(shù);子房密被柔毛。核果近球形,直徑1.5-2.6cm,黃色;核近球形或?qū)挋E圓形,長13-18mm,寬11-18mm,粗糙,邊緣鈍?;ㄆ?-5月,果期7月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野杏樹皮含具蛋白酶抑制和抗病毒活性的原矢車菊素型的鞣質(zhì)。
歸經(jīng) : 心;肺經(jīng)
性味 : 甘;寒
功能主治 : 解毒。主食苦杏仁中毒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0-60g。
各家論述 : 《全展選編·內(nèi)科疾病》:治苦杏仁中毒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01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杏樹根
下一篇: 杏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