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iānɡ Sī Ténɡ
別名 : 土甘草(《廣西藥植圖志》),山甘草(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
出處 : 《廣西藥植圖志》
來源 : 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莖、葉 生境分布 : 產(chǎn)廣東、廣西等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植物形態(tài)詳"相思子"條。 性狀 : 干燥的藤莖,細(xì)瘦,被有稀疏的細(xì)剛毛。葉為羽狀復(fù)葉,小葉長圓形,上面光滑,下面亦有稀疏的細(xì)剛毛,易脫落。氣微,味甘。以葉多、色青綠者為佳。 化學(xué)成分 : 葉含皂甙(為甘草酸等)。 性味 : 《廣西藥植圖志》:"味甘,性涼,無毒。" 功能主治 : 生津,潤肺,清熱,利尿,治喉痛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煎水洗或搗敷。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Xiānɡ Sī Ténɡ 別名 : 土甘草、相思子藤、山甘草 英文名 : Yine Abrus 出處 : 出自《廣西藥植圖志》:相思藤,嚼之有甘味,故俗稱土甘草。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莖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brus precatorius L.采收和儲藏:5-10月莖葉生長旺盛時,割取帶葉幼藤(除凈莢果),切成小段,鮮用或曬干。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丘陵地帶或山間、路旁灌叢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相思子 攀援灌木 性狀 : 性狀鑒別 莖纖細(xì) 化學(xué)成分 : 相思子葉中含相思子三萜甙(abrusoside)A 歸經(jīng) : 肺;脾;肝經(jīng) 性味 : 甘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,利尿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各家論述 : 1.《生草藥手冊》:生津,止渴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066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
相思子根
下一篇:
秀麗槭
《中華本草》:相思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