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ù Suí Zǐ Jīnɡ Zhōnɡ Bái Zhī
出處 : 《開寶本草》
來源 : 為大戟科植物續(xù)隨子的莖中的白色乳汁。
原形態(tài) : 植物形態(tài)詳"千金子"條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莖含卅一烷、谷甾醇、三萜成分蒲公英賽醇和白樺脂醇。漿汁中含二羥基苯丙氨酸(DOPA)1.7%。
藥理作用 : 見"千金子"條。
功能主治 : ①《開寶本草》:"去皯蹭。"②《本草蒙筌》:"敷白癜、面皯。"
臨床應(yīng)用 : 治療蛇咬傷:傷口先作十字切開,將續(xù)隨子鮮草折斷流出的白汁滴于切口上,每5~10分鐘1次;另取鮮草搗爛外敷傷口周圍。治療366例,傷口均愈合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Xù Suí Zǐ Jīnɡ Zhōnɡ Bái Zhī
英文名 : juice of Caper Euphorbia, juice of Moleweed
出處 : 出自《開寶本草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大戟科植物續(xù)隨子Euphorbia lathyris L.的莖中的白色乳汁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uphorbia lathyris L.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,折斷莖部,取液汁,隨采隨用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向陽山坡。野生或栽培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續(xù)隨子 二年生草本,高可達(dá)1m。全株含白汁。莖粗壯,分枝多。單葉交互對生,無柄;莖下部葉較密,由下而上葉漸增大,線狀披針形至闊披針形,長5-12cm,寬0.8-2.5cm,先端銳尖,基部V形而多少抱莖,全緣。杯狀聚傘花序頂生,傘梗2-4,基部輪生葉狀苞片2-4,每傘梗再叉狀分枝;苞葉2,三角狀卵形;花單性,無花被;雄花多數(shù)和雌花1枚同生于萼狀總苞內(nèi),總苞頂端4-5裂,腺體新月形,兩端具短而鈍的角;雄花僅具雄蕊1;雌花生于花序中央,雌蕊1,子房三室,花柱3,先端2裂,近于擴(kuò)展而扁平。蒴果近球形。種子長圓狀球形,表面有黑褐色相間的斑點(diǎn)?;ㄆ?-7月,果期6-9月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莖含三十一烷(hentriacontane)、谷甾醇(sitosterol)、三萜成分蒲公英塞醇(taraxerol)和白樺脂醇(betulin)。漿汁中含二羥基苯丙氨酸(DOPA)1.7%。
藥理作用 : 見千金子條。
歸經(jīng) : 肺經(jīng)
性味 : 辛;溫;有毒
功能主治 : 去斑解毒;斂瘡。主白癜;蛇傷
用法用量 : 外用:適量,涂搽。
臨床應(yīng)用 : 治療蛇咬傷。傷口先作十字切開,將續(xù)隨子鮮草折斷流出的白汁滴于切口上,每5-10分鐘1次;另取鮮草搗爛外敷傷口周圍。治療366例,傷口均愈臺。
各家論述 : 1.《開寶本草》:去GAN ZENG。2.《本草蒙筌》:敷白癜、面GAN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128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續(xù)隨子葉
下一篇: 續(xù)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