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苦
拼音注音 : Xuè Fěi
別名 : 臭榧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
出處 : 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
來源 : 為紅豆杉科植物南方紅豆杉的種子 生境分布 : 生山地 原形態(tài) : 南方紅豆杉,又名:美麗紅豆杉 化學成分 : 葉含金松雙黃酮,樹皮含鞣酸。 功能主治 : 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"治食積,驅蛔蟲。" 用法用量 : 內服:炒熟煎湯,5~6錢。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Xuè Fěi 別名 : 榧子 出處 : 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種子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.f.采收和儲藏: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,曬干。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為我國特有樹種,生于針、闊葉樹混交林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及陜西、甘肅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 原形態(tài) : 常綠喬木,高達20m,胸圍40m 化學成分 : 三尖杉種子含三尖杉堿(cephalotaxine),粗榧堿(harringtonine),高粗榧堿(homoharringtonine),11-羥基三尖杉杉堿(11-hydroxycephalotaxine),橋氧三尖堿(drupacine) 等。 歸經(jīng) : 肺;大腸經(jīng) 性味 : 澀;苦;性平 注意 : 便溏者慎服。 功能主治 : 驅蟲消積;潤肺止咳。主食積腹脹;小兒疳積,蟲積;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 : 內服:煎湯,6-15g。或炒熟食。 各家論述 : 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:治食積,驅蛔蟲。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18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,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
血散薯
下一篇:
血水草
《中華本草》:血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