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ī Hé Liǔ
別名 : 怪柳、赤怪柳、山川柳、三春柳、西湖柳、紅筋柳
英文名 : CACUMEN TAMARICIS
來源 : 本品為檉柳科植物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. 的干燥細嫩枝葉。夏季花未開時采收,陰干。
性狀 : 本品莖枝呈細圓柱形,直徑0.5~1.5mm。表面灰綠色,有多數(shù)互生的鱗片狀小葉。質(zhì)脆,易折斷。稍粗的枝表面紅褐色,葉片常脫落而殘留突起的葉基,斷面黃白色,中心有髓。氣微,味淡。
貯藏 : 置干燥處。
炮制 : 除去老枝及雜質(zhì),洗凈,稍潤,切段,曬干。
歸經(jīng) : 歸心、肺、胃經(jīng)。
性味 : 甘、辛,平。
功能主治 : 散風,解表,透疹。用于麻疹不透,風濕痹痛。
用法用量 : 3~6g。外用適量,煎湯擦洗。
備注 : (1)治療麻疹初起,透發(fā)不暢,臨床常與薄荷、蟬衣、升麻等配合應(yīng)用。不論內(nèi)服、外用均可應(yīng)用。(2)澄檉柳始載于《開寶本草》,僅說性味甘咸溫,并未說明它有透疹作用;明清以后本草書中多說性味甘平或甘咸平,并說能治“痧疹熱毒”,可見它的藥性是偏涼性的。
摘錄 : 《中國藥典》
拼音注音 : Xī Hé Liǔ
別名 : 山川柳、三春柳、西湖柳、赤檉柳
英文名 : Chinese Tamarisk Twing
來源 : 為檉柳科植物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.的細嫩枝葉。5~6月割剪嫩枝葉,陰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山野濕潤砂堿地及河岸沖積地。多栽培。主產(chǎn)河北、河南;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產(chǎn)。
原形態(tài) :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枝密生,綠色或帶紅色,細長,常下垂。葉互生,極小,鱗片狀,卵狀三角形,頂端漸尖,基部鞘狀抱莖,無柄。總狀花序集為疏散的圓錐花序;花小,白色至粉紅色,苞片三角狀;萼片5;花瓣5,花絲較花冠長,花盤10或5裂;子房上位,1室,花柱3。蒴果小。種子先端有叢毛?;ㄆ?~9月,果期8~10月。
化學成分 : 含樹脂、槲皮素-甲醚(quercetin-monomethylether)鞣質(zhì)、水楊甙(salicin)。
功能主治 : 散風,解毒,透疹。用于麻疹不透、風濕痹痛。
備注 : 同屬植物華北檉柳T.juniperina Bge.及五蕊檉柳T.pentandra (Desv.)Pall.的細嫩枝葉,亦供藥用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21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西樺
下一篇: 西洋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