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ī Guā Shuānɡ
別名 : 西瓜白霜
性狀 : 白色結(jié)晶性粉末。
注意 : 虛寒患者忌用。
功能主治 : 清熱、消腫。適用于咽喉腫痛,目赤腫痛及口瘡等癥。
用法用量 : 外用吹患處,適量。咽下并無妨礙。并可點眼,以治目赤腫痛,加蒸餾水化作眼藥水尤良。
制法 : 一法:用未成熟的西瓜皮與皮硝加工制成。一般于農(nóng)歷8月節(jié)后,制備較宜,因天氣風(fēng)涼,瓜不易爛,將較生的西瓜切開一小口,挖出部分瓜瓤,皮硝放入,然后將瓜皮蓋好,用繩吊在南邊朝北的方向風(fēng)干,待皮硝往西瓜外面滲出時,刮下此霜即成西瓜霜。——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二法:將西瓜皮切碎(約10斤)和皮硝(5斤)拌勻,裝入黃沙罐內(nèi),蓋好,掛于陰涼通風(fēng)處,帶砂罐外面有白霜冒出,用干凈毛筆或紙片刷下,裝入瓶內(nèi)備用。——《中藥學(xué)》
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拼音注音 : Xī Guā Shuānɡ
別名 : 西瓜硝(《本草再新》)。
出處 : 《瘍醫(yī)大全》
來源 : 為西瓜皮和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結(jié)晶。
性狀 : 為白色粉粒狀結(jié)晶,形似粗鹽,遇熱即化。以潔白、純凈、無泥屑、雜質(zhì)者為佳。
歸經(jīng) : 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、肺二經(jīng)。"
性味 : 咸,寒?!侗静菰傩隆罚?味辛,性平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 : 治喉風(fēng),喉痹,口瘡,牙疳,久嗽咽痛。①《瘍醫(yī)大全》:"治咽喉口齒,雙蛾喉痹。"②《本草再新》:"治喉痹久嗽。"
用法用量 : 外用:研末吹喉。內(nèi)服:沖入湯藥。
復(fù)方 : ①治一切喉證,腫痛白腐,退炎消腫:西瓜霜五錢,西月石五錢,飛朱砂六分,僵蠶五分,冰片五分。研極細(xì)末,吹患處。陰虛白喉忌用。(《喉痧癥治概要》玉鑰匙)②治白喉:西瓜霜二兩,人中白一錢(煅),辰砂二錢,雄精二分,冰片一錢。共研細(xì)末,再乳無聲,如非白喉,減去雄精。(《治喉捷要》瓜霜散)
制法 : ①選取尚未熟透的西瓜,取皮切成小塊,每10斤加皮硝15斤,拌勻,裝入黃沙缸內(nèi),缸底先鋪一層瓜皮作墊,待拌硝的瓜皮裝滿后,上面再用一層瓜皮鋪沒,將缸蓋好,置通風(fēng)處。數(shù)天后,黃沙缸的外面,即有白色粉霜不斷析出,將霜輕輕掃下,至霜析盡為止。掃下的白霜,揀去沙屑,即成純凈的西瓜霜。②選重約6~7斤的西瓜一個,在瓜蒂處切開,挖去部分肉瓤,用皮硝1斤(或更多些),裝滿瓜內(nèi),然后將切下的瓜皮蓋上,用竹簽釘牢,懸掛于陰涼通風(fēng)處,約10余天后,瓜皮外面即不斷析出白霜,將霜陸續(xù)掃下即可。制得的西瓜霜,宜存放石灰缸或密閉于瓷瓶中,置陰涼,干燥處,防潮,防熱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Xī Guā Shuānɡ
別名 : 西瓜硝
英文名 : Citrulli Degelatinatum
出處 : 出自《瘍醫(yī)大全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葫蘆和植物西瓜的果皮和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結(jié)晶性粉本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itrullus lanatus (Thunb.) Marsum. Et Nakai
原形態(tài) : 一年生蔓性草本。莖細(xì)弱,匍匐,有明顯的棱溝。卷須2歧,cm;葉片三角狀卵形、廣卵形,長8-20cm,寬5-18cm,3深裂或近3全裂,中間裂片較長,兩側(cè)裂片較短,裂片再作不規(guī)則羽狀分裂,兩面均為淡綠色,邊緣波狀或具疏齒。雌雄同株,雄花,雌花均單生于葉腋,雄花直徑2-2.5cm,花梗細(xì),被長柔毛;花萼合生成廣鐘形,被長毛,先端5裂,裂征窄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;花冠合生成漏狀狀,外面綠色,被長柔毛,上部5深裂,裂片卵狀橢圓形或廣橢圓形,先端鈍,雄蕊5,其中4枚成對合生,1枚分離,花絲粗短;雌花較雄花大,花和雄花相似;子房下位,卵形,外面多少被短柔毛,花柱短,柱頭5淺裂,瓠果近圓形或長橢圓形,徑約30cm,表面綠以、渚綠色,多具深淺相間的條紋。種子多數(shù),扁形,略呈卵形,黑色、紅色、白色或黃色、或有斑紋,兩面平滑,基部印圓,經(jīng)常邊緣稍拱起。花、果期夏季。
性狀 : 性狀鑒別 本品呈白色粉粒狀結(jié)晶,形似鹽,遇熱熔化。氣微,味微咸。以潔白、純凈、無泥屑、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
炮制 : 1.選取尚未熟透的西瓜,取皮切成小塊,每10斤加皮硝15斤,拌勻,裝入黃沙缸內(nèi),缸底先鋪一層瓜皮作墊,待拌硝的瓜皮裝滿后,上面再用一層瓜皮鋪沒,將缸蓋好,置通風(fēng)處。數(shù)天后,黃沙缸的外面,即有白色粉霜不斷析出,將霜輕輕掃下,至霜析盡為止。掃下的白霜,揀去沙屑,即成純凈的西瓜霜。2.選重約6-7斤的西瓜一個,在瓜蒂處切開,挖去部分肉瓤,用皮硝1斤(或更多些))裝滿瓜內(nèi),然后將切下的瓜皮蓋上,用竹釘牢,懸掛于陰涼通風(fēng)處,約10余天后,瓜皮外面即不斷析出白霜,將霜陸續(xù)掃下即可。制得的西瓜霜,宜存放石灰缸或密閉于瓷瓶中,置陰涼、干燥處,防潮,防熱。
歸經(jīng) : 歸脾;肺經(jīng)
性味 : 味咸;性寒
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;利咽消腫。主喉風(fēng);喉痹;口喉;口瘡;牙疳;外嗽咽產(chǎn)能;目赤腫痛
用法用量 : 外用:入散劑;適量,吹喉。內(nèi)服:0.5-1.5g,開水或湯藥沖。
各家論述 : 1.《瘍醫(yī)大全》:治咽喉口齒,雙蛾喉痹。2.《本草再新》:治喉痹久嗽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220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西瓜皮
下一篇: 西瓜黑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