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ī Yè Ténɡ
別名 : 澀葉藤、糙米藤 來源 : 五椏果科(錫葉藤科)錫葉藤Tetracera asiatica (Lour.)Hoogl.;毛果錫葉藤T. scandens (L.)Merr. 生境分布 : 廣東、廣西。 原形態(tài) : 葉面粗糙,可供擦錫器和工具,故有“錫葉藤”之稱。 性味 : 酸、澀,平。 功能主治 : 收斂止瀉,消腫止痛。主治腹瀉,便血,肝脾腫大,子宮脫垂,白帶,風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 用法用量 : 0.5~1兩 復方 : 腹瀉:錫葉藤5錢,大飛揚1兩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拼音注音 : Xī Yè Ténɡ 別名 : 錫葉(《嶺南采藥錄》),澀藤 出處 : 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 來源 : 為五椏果科植物錫葉藤的根或葉 生境分布 : 生灌叢或疏林中 原形態(tài) : 藤本 化學成分 : 錫葉藤屬的多種植物含異鼠李素、鼠李素 性味 : 《陸川本草》:"性涼 功能主治 : 治腸炎,痢疾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復方 : 治紅白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。哄a葉一兩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Xī Yè Ténɡ 別名 : 錫葉 英文名 : root or leaf of Asian Tetracera 出處 : 出自廣州部隊〈常用中草經(jīng)手冊〉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五椏果科植物錫葉藤和行葉錫時藤的根或莖葉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低海拔的荒山、疏林地和灌叢中。2.生于山坡、山谷、疏林或灌木叢中。資源分布:1.分布廣東、海南、廣西云南等地。2.分布于云南。 原形態(tài) : 錫葉藤 常綠木質(zhì)藤本,長3-7m或更長,多分枝。枝條粗糙,嫩枝被毛,老枝禿凈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1-1.5cm,有較多剛伏毛;葉革質(zhì),極粗糙 性狀 :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,直或略彎曲,直徑0.5-1.5cm。表面灰棕色,具淺縱溝和橫向裂紋,栓皮極易剝離;剝離栓皮的表面呈淡棕紅色,具淺縱溝和點狀細根痕。質(zhì)硬,斷面木部灰棕色,射線淡黃棕色 化學成分 : 毛葉錫葉藤含羽扇豆醇(lupeol) 鑒別 :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5g 歸經(jīng) : 肝;大腸經(jīng) 性味 : 酸;澀;平 功能主治 : 收澀固脫;消腫止痛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莖 復方 : 治紅白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。?錫葉一兩 各家論述 : 1.《嶺南采藥錄》:葉:治紅白痢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272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《中藥大辭典》:錫葉藤
《中華本草》:錫葉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