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Xuě Wū
別名 : 翁阿魯、翁格爾[藏名]
來源 : 毛茛科雪烏Aconitum fanguticum (Maxim.)Stapf,以全草入藥。
生境分布 : 四川。
性味 : 苦,寒。有毒。
功能主治 : 清熱消炎,止痛。主治胃腸炎。
用法用量 : 配方用,用量2分。
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拼音注音 : Xuě Wū
別名 : 翁阿魯、翁格爾(藏名)。
出處 : 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
來源 : 為毛茛科植物甘青烏頭的全草。8~9月采全草,洗凈,切段,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高山的草坡上或石礫處。分布云南西北部、西藏東部、四川西部、青海、甘肅、陜西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,高8~30厘米。塊根小,紡錘形。莖圓形帶紫色,疏生微柔毛或幾無毛。基生葉多達9個,具長柄;葉片輪廓圓形或圓腎形,長1~3厘米,寬2~6.8厘米,3~7深裂,每裂片再作2~3淺裂并有圓齒,兩面無毛或葉脈有疏短毛;莖生葉1~4,較小。疏松圓錐花序,腋生或頂生,具花3~5朵;小苞片狹卵形至寬條形;萼片5,藍紫色,上萼片船形,下緣長1.4~2.2厘米;花瓣2,無毛,瓣片長0.6~1.5毫米,距近不存或短;雄蕊多數(shù);心皮5,無毛。
歸經(jīng) : 入脾、胃經(jīng)。
性味 : 性寒,味麻,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 : 清熱消炎。治胃腸炎。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~2錢。
復(fù)方 : 治肺炎發(fā)熱:雪烏配阿氏蒿、叢菔、黃芩、川貝,煎湯服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Xuě Wū
別名 : 草烏
英文名 : all-grass of Tangut Monkshood
出處 : 出自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毛茛科植物涼山烏頭的塊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conitum liangshanicum W.T.Wang采收和儲藏:8-9月采挖塊根,洗凈,切段,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4300-4500m的山地草坡或林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西南部。
原形態(tài) : 涼山烏頭,多年生草本,高32-43cm。塊根倒圓錐形或胡蘿卜形,長3-4cm,直徑1-1.2cm。莖直立,疏被反曲并緊貼的黃色短柔毛,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。葉互生;莖中部葉具稍長柄,無毛,葉柄長約4.5cm;葉片五角形,長約3.8cm,寬約5.8cm,3全裂,中央全裂片寬菱形,二回3深裂近中脈,末回裂片線形,寬2.5-3.6cm??偁罨ㄐ蛴?-6朵花;花序軸和花梗密被彎曲而緊貼的短柔毛;下部苞片葉狀,上部苞片倒披針形;花梗長0.7-3cm;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。線形或鉆形;花兩性,兩側(cè)對稱;萼片5,花瓣狀,藍紫色,外面被彎曲短柔毛,內(nèi)面無毛,上萼片船狀盔形,寬約7.5mm,自基部至喙長約1.2cm,外緣斜,喙短側(cè)萼片長約1.2cm;花瓣2,長約1.6cm,爪被短柔毛,瓣片長約9mm,寬約1.5mm,唇長約3.5mm,末端微凹,疏被柔毛,距長約1.5mm,向后伸展;雄蕊多數(shù),花絲全緣或具2小齒,被柔毛;心皮5,密被緊貼的短柔毛。蓇葖果。種子多數(shù)?;ㄆ?月,果期10月。
性狀 : 1.性狀鑒別 塊根多呈長圓柱形或倒圓錐形,長3.5-7.0cm,直徑0.5-2cm。表面深灰褐色或棕褐色,光滑或稍有細縱皺紋,并有須根痕。質(zhì)硬而脆。2.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:后生皮層由數(shù)列棕色木栓化細胞組成,排列不甚整齊;皮層為薄壁組織,內(nèi)有石細胞散在或無;內(nèi)皮層為1列整齊細胞,凱氏點明顯。韌皮部寬,篩管群放射狀排列;形成層環(huán)圓形、五角形、多角星形、多邊形或不規(guī)則形;導(dǎo)管排列成八字形、V字形或單行排列。中央為髓部薄壁組織。一般子根有多數(shù)淀粉粒,母根則較少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塊根含烏頭堿(aconitine),烏頭原堿(aconine),新烏寧堿(neoline),準(zhǔn)噶爾烏頭堿(songorine),森布星甲(senbusine A),12-表歐烏頭堿(12-epinapelline),12-表光澤烏頭堿(12-epi-lucidusculine),1-O-甲基-12-表歐烏頭堿(1-O-methyl-12-epinapelline),1-O-甲基準(zhǔn)噶爾烏頭堿(1-O-methylsongorine),12-表去氫歐烏頭堿(12-epidehydronapelline),12-表去氫光澤烏頭堿(12-epidehydrolucidusculine)。
歸經(jīng) : 脾;胃經(jīng)
性味 : 辛;苦;熱;有毒
功能主治 : 祛風(fēng)濕;止痛。主風(fēng)寒濕痹;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-6g,先煎。
復(fù)方 : 治肺炎發(fā)熱: 雪烏配阿氏蒿、叢菔、黃芩、川貝,煎湯服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284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雪下紅
下一篇: 雪人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