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ul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ul>
    • <kbd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kbd>
    • 登錄
      首頁 >> 中醫(yī)基礎(chǔ)常識 >> 中藥材

      香菇

      中醫(yī)世家 2023-05-04 02:18:03

  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香菇

      拼音注音 : Xiānɡ Gū

      別名 : 冬菇

      、菊花菇

      來源 : 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香蕈Lentinus edodes (Berk.)Sing,以子實體入藥

      生境分布 : 分布于安徽

      、浙江
      、福建
      、廣西
      、四川
      、貴州
      、云南

      化學成分 : 子實體含大量的維生素D原(麥角甾醇)、維生素B2(核黃素)

      、維生素C(抗壞血酸)
      、腺嘌呤香茹精等

      性味 : 甘,平

      功能主治 : 益氣不饑

      ,治風破血,化痰理氣
      ,益味助食
      ,經(jīng)常食用可以預防人體因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血磷和血鈣代謝的障礙后所患的佝僂病,預防人體各種粘膜及皮膚的炎癥
      ,預防身體衰弱
      、毛細血管破裂,牙床以及腹腔出血等

     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      《中華本草》:香菇

      拼音注音 : Xiānɡ Gū

      別名 : 香蕈

      、合蕈、臺蕈
      、臺菌
      、雷驚蕈、戴沙
      、石蕈
      、椎蕈、香信
      、冬菇
      、菊花菇、香紋

      出處 : 香菇原稱香蕈

      。1.《日用本草》始入藥用
      ,云:“蕈生桐、柳
      、枳椇木上
      ,紫色者,名香蕈
      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!?.早在宋代陳仁玉《菌譜》載:“合蕈
      ,生邑極西韋羌山
      ,高迥秀異。寒極雪收
      ,林木堅瘦
      ,春氣微欲動,土松芽活
      ,此菌候也
      。菌質(zhì)外褐色
      ,肌理玉潔芳香,韻味發(fā)釜鬲
      ,聞百步外
      。蓋菌多種,例柔美
      ,皆無香
      ,獨合蕈香與味稱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!?.《菌譜》所言合蕈與《日用本草》之香蕈
      ,從其所述的外褐色,肌理玉潔
      ,氣味芳香及其生長季節(jié)
      ,皆與白

     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白蘑科真菌香菇的子實體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entinus edodes (Berk.) Sing.采收和儲藏:子實體長到六七分成熟

      、邊緣仍向內(nèi)卷曲
      、菌蓋尚未全展開,就應(yīng)該及時采收
      ,然后用火烤
      、電烤或日曬干燥。野生者都于秋
      、冬及春季采收
      ,曬干備用。

      生境分布 : 香菇 Lentinus Edodes 產(chǎn)于浙江

      、安徽
      、江西、福建
      、臺灣
      、湖南、湖北
      、廣東
      、廣西、四川
      、貴州
      、云南等地。自產(chǎn)自銷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香菇Lentinusedodes(Berk.)Sing.菌蓋半肉質(zhì)

      ,寬5-12cm,扁半球形
      ,后漸平展
      ,菱色至深肉桂色
      ,上有淡色鱗片。菌肉厚
      ,白色
      ,味美。菌褶白色
      ,稠密
      ,彎生。柄中生至偏生
      ,白色
      ,內(nèi)實,常彎曲
      ,長3-5(-9)cm
      ,粗5-9mm,菌環(huán)以下部分往往覆有鱗片
      ,菌環(huán)窄而易消失
      。孢子無色,光滑
      ,橢圓形
      ,(4.5-5)μm×(2-2.5)μm。生于闊葉樹倒木上
      。春季
      、冬季多人工栽培。分布于西南及安徽
      、浙江
      、江西、福建
      、臺灣
      、湖北、廣東
      、廣西等地

      栽培 : 1.生物學特性:香菇營腐生生活,其孢子萌發(fā)的溫度范圍是15-28℃

      ,最適溫度為22-26℃
      。菌絲生長所需要的溫度范圍是10-30℃,最適溫度為25-27℃
      。子實體在5-24℃范圍內(nèi)都可發(fā)生
      、最適溫度為10-16℃
      ,菌絲在相對濕度60%-70%范圍內(nèi)生長良好
      ,子實體分化和生長則要求空氣相對濕度達到80%-90%
      。并具有適合的漫射光,沒有光線決不形成子實體
      。偏酸性pH3.7-3.8的菇木酸堿度
      ,有利于出菇。2.培育技術(shù):香菇主要采用段木栽培與代料栽培方法
      。2.1.段木栽培:選擇木質(zhì)堅實
      、樹皮較厚、不含芳香油質(zhì)的闊葉樹種
      ,直徑以12-20cm為宜
      。在深秋至冬初季節(jié)砍伐,截成1-1.2m木段
      ,根據(jù)樹種含水量適當干燥15-30天
      ,使段木含水量達40%左右,即可打孔接種
      。菇場選擇有樹蔭或搭棚遮蔭的條件
      ,郁蔽度掌握在0.7左右,地上先撒一層雙二粉和石灰
      ,再鋪厚5-7cm的砂石
      ,2-4月上旬用打孔器或電鉆在段木上打出深1.8cm的接種穴,穴距20-25cm
      ,橫向距離6-8cm
      ,兩排穴“品”字形排列。香菇菌種有木屑菌種與木塊菌種
      ,都是用純菌種通過母種→原種→栽培種三級菌種生產(chǎn)制作
      。將菌種接入接種穴,蓋樹皮蓋后將菇木集中堆疊起來
      ,堆疊的方式很多
      ,常用的為“井”字形,以石頭墊底
      ,距地面20cm左右
      ,井字形一層層堆疊,堆高1.5-1.6m
      。從接種到出菇近1年時間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
      ,要創(chuàng)造良好的溫、濕
      、光
      、空氣條件,促進菌絲在菇木中生長。在垛上蓋小樹枝及塑料薄膜
      ,保持溫度在20℃左右
      ,夏季應(yīng)去膜搭涼棚遮蔭,天干噴水
      ,每次要噴1-2小時
      。定植后30-50天開始翻垛,將菇木上下
      、左右
      、內(nèi)外掉換位置,雨水多的季節(jié)
      ,每10-15天就應(yīng)翻垛1次
      ,降低濕度和溫度,防止污染雜菌
      。當氣溫開始下降時
      ,拆堆架木,將菇木浸水后刺激出菇
      ,然后排成“人”字形或覆瓦式架
      ,菇木間相隔10cm,春秋氣溫在18℃以下
      ,相對濕度80%-90%時可出菇
      ,一般1年可采兩季菇,夏季高溫季節(jié)
      ,菇木越夏養(yǎng)菌很少出菇
      ,秋菇采收后,將菇木堆放到避風向陽處
      ,適當覆蓋保溫保濕培養(yǎng)菌絲
      ,為次年香菇高產(chǎn)創(chuàng)造條件,可連續(xù)采2-3年菇
      。2.2.代料栽培:可用木屑
      、玉米蕊、甘蔗渣
      、棉子殼等配制培養(yǎng)基
      ,如棉子殼培養(yǎng)基配方為棉子殼78%,麥麩20%
      ,石膏粉1%
      ,加水后拌勻,裝入直徑10cm
      、長40-60cm的塑料袋
      ,旁開4-5個接種孔用膠布貼好
      ,高壓或常壓滅菌后接入原種,放進25-28℃的培菌室
      ,3-4天后移至23-25℃的菇房
      ,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0%,菌絲長滿后可脫去袋
      ,室溫降到18-20℃
      ,相對濕度90%
      ,并加強通風
      ,10天左右即可出蕾,從9月底接種
      ,到11月底可采收第一批香菇
      ,然后加大溫差,次年1-2月收二潮菇
      ,此期菌筒已失水干燥
      ,可將其泡在15℃以下水中10小時,重新搬入菇房再生菌絲
      ,準備采三潮菇

      性狀 : 性狀鑒別 菌蓋半肉質(zhì),扁半球形

      ,或平展
      ,直徑4-12cm。表面褐色或紫褐色
      ,有淡褐色或褐色鱗片
      ,具不規(guī)則裂紋。菌肉類白色或淡棕色
      。菌褶類白色或淺棕色
      。菌柄中生或偏生,近圓柱形或稍扁
      ,彎生或直生
      ,常有鱗片,上部白色
      ,下部白至褐色
      ,內(nèi)實。柄基部較膨大
      。氣微香
      ,味淡。

      化學成分 : 含1-辛烯-3-醇(1-octen-3-ol)

      ,2-辛烯-1-醇(2-octen-1-ol)等揮發(fā)性物質(zhì)
      ,γ-谷氨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鶡煵菹闼?γ-glutamylnicotianine), 酵母氨酸(saccharopine)等肽類化合物及氨基酸
      ,香菇嘌呤(eritadenine)
      ,三磷酸腺苷(adenosine triphos-phate),二磷酸腺苷(adenosine diphosphate)
      ,5'-磷酸腺苷(5'-adenosine monophosphate)等核苷酸類化合物
      ,麥角甾醇(er-gosterol),5
      ,7-麥角甾二烯-3β-醇(ergosta-5
      ,7-dien-3β-ol),香菇多糖(lentinan)
      ,前維生素D2(provitamin D2
      ,PD2),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撬?taurine)
      ,甲醛(formaldehyde),2?
      ,3?-二羥基-4-(9-腺嘌呤基)丁酸 [2?
      , 3?-dihydroxy-4-(9-adenyl)butyricacid),2?-羥基-4-(9-腺嘌呤基)丁酸 [2?-hydroxy-4-(9-adenyl) butyric acid ]
      ,葡聚糖(glucan)
      ,水溶性雜半乳聚糖(heterogalatan)。 還含多酚氧化酶(polyphenol oxidase)
      ,葡萄糖甙酶(α-glucosidase)
      ,葡萄糖淀粉酶(glucoamylase)。

      藥理作用 : 1.調(diào)節(jié)機體免疫香菇多糖針劑小鼠皮下注射

      ,可以增加小鼠體重
      ,提高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,促進小鼠外周血 E-玫瑰花結(jié)形成
      ,增加小鼠體內(nèi)淋巴細胞轉(zhuǎn)化率
      。香菇多糖KS-2腹腔注射能明顯增強小鼠脾抗體分泌細胞數(shù),最佳給藥劑量為100mg/kg
      ,KS-2可明顯增強小鼠對牛血清清蛋白(BSA)誘導的遲發(fā)型超敏反應(yīng)性
      ,在體外對刀豆素A(CorA)、脂多糖(LPS)引起的小鼠淋巴細胞增殖反應(yīng)無影響
      。香菇多糖可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絕對數(shù)量
      ,體內(nèi)給藥后在第5d達到高峰。體內(nèi)外均能促進T淋巴細胞(CTL)的產(chǎn)生
      ,并提高CTL的殺傷活性
      。體內(nèi)給藥還能誘生γ-干擾素(IFN)
      ,給藥12小時血漿中IFN的濃度達到高峰,但在體外無此作用
      。體外試驗
      ,香菇多糖能促進脾臟T細胞釋放白介素-3(IL-3),并在體內(nèi)外
      ,都能增加腹腔巨噬細胞產(chǎn)生IL-1
      。2. 抗腫瘤作用:香菇多糖雙鏈核糖核酸有抗細胞增殖和抗癌作用,香菇多糖能促進抗體形成
      ,活化巨噬細胞
      ,降低甲基膽蒽誘發(fā)腫瘤的發(fā)生率。經(jīng)X射線分析
      ,香菇多糖具有β-三股繩狀螺旋形立體構(gòu)型
      ,如在香菇多糖中加入尿素或二甲亞礬
      ,使分子的立體構(gòu)型發(fā)生改變
      ,則其活性喪失,用香菇多糖1mg/kg給藥
      ,抗肉瘤S180活性接近100%
      。應(yīng)用細胞培養(yǎng)技術(shù),觀察香菇對人胃癌803細胞株增殖抑制的作用
      。結(jié)果表明
      ,不同濃度香菇對癌細胞生長影響不同,高濃度時在試管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
      ,而中低濃度時似有促進癌細胞生長傾向
      。研究指出,真菌多糖并不能直接殺傷腫瘤細胞
      ,而是一種良好的激活劑和免疫調(diào)節(jié)劑
      ,保護正常細胞,防止抗癌藥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
      ,可調(diào)整癌細胞表面的理化性質(zhì)而使癌細胞轉(zhuǎn)化為正常細胞
      。小鼠每日腹腔注射香菇多糖8mg/kg,連續(xù)16天
      ,其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損傷能力及抑制增殖作用
      ,明顯高于對照組。巨噬細胞內(nèi)酸性磷酸酶與精氨酸酶的活性
      ,也高于對照組
      。表明香菇多糖能激活巨噬細胞并增強其抗腫瘤活性。香菇多糖對強誘變劑伊磺酸甲酯直接阻止DNA復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
      ,從而具抗誘變活性
      。3.抗病毒作用:硫酸化香菇多糖可抑制艾滋病毒和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I型
      。從香菇中提取的雙鏈核糖核酸有抗病毒作用。香菇菌絲培養(yǎng)物中提取的KS-2對流感病毒A2感染的小鼠有保護作用
      。4.抗肝炎作用:香菇多糖有抗慢性肝炎的作用
      ,T細胞亞群功能低下及IL-2受體表達不足是慢性肝炎患者不能清除感染的重要原因。對慢性遷延性和慢性活動性肝炎
      ,肌注香菇多糖注射液
      ,每日4mg,治療后T細胞亞群增加
      ,IL-2受體表達細胞比治療前增加49.6%
      。也有報道香菇多糖對人體淋巴細胞IL-2分泌及IL-2受體表達具有雙向調(diào)節(jié)作用。5. 對血小板聚集的作用: 香菇水煎醇沉提取物在體內(nèi)外均有抑制腺嘌呤核苷二磷酸單鈉鹽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
      。體外實驗
      ,在富含血小板血漿中,藥物濃度分別為0.05mg/ml
      ,0.2mg/ml
      ,0.8mg/ml和3.2mg/ml時,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0.05mg/ml的濃度不顯著
      ,0.2mg/ml的濃度顯著
      ,0.8mg/ml和3.2mg/ml的濃度非常顯著。體內(nèi)實驗
      ,靜脈注射香菇提取物30mg/kg后5分鐘
      、30分鐘、60分鐘
      、120分鐘和360分鐘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
      ,30分鐘顯著,爾后各時間都非常顯著
      。6.抗氧化作用:香菇的水提取物對過氧化氫(H2O2)有清除作用
      ,其CI50(設(shè)清除率為50%時,所需樣品液的用量)為802.25μl
      ,對黃嘌呤-黃嘌呤氧化酶體系產(chǎn)生的02及堿性連苯三酚體系的O2皆有一定的清除作用
      。7.毒性:小鼠口服KS-2急性毒性半數(shù)致死量>12500mg/kg。以香菇多糖注射液人用劑量50及100倍分別給犬和大鼠肌內(nèi)注射
      ,每日1次
      ,連續(xù)6個月。運動外觀
      、體重
      、肝腎功能、血常規(guī)
      、病理檢查
      。電鏡觀察等均無異常發(fā)現(xiàn)
      。大鼠用藥達人用劑量400倍時,肝臟出現(xiàn)輕度損害
      ,犬和大鼠用藥分別增至人用劑量800和1600倍時
      ,肝臟都出現(xiàn)明顯損害。中
      、高劑量組大鼠肝臟損害
      ,分別于停藥后4星期和9星期,經(jīng)病理及電鏡觀察證實已恢復正常
      。說明香菇多糖長期應(yīng)用
      ,在臨床治療范圍內(nèi)是相當安全的。

      炮制 : 取原藥材

      ,除去雜質(zhì)
      ,篩去泥土。飲片性狀:參見“藥材鑒別”項
      。 貯干燥容器內(nèi)
      ,密閉,置陰涼干燥處
      。防霉
      ,防蛀

      歸經(jīng) :

      ;胃經(jīng)

      性味 : 甘;性平

      ;無毒

      注意 : 脾胃寒濕氣滯者禁服

      。1.《本草求真》:“(香蕈)性極滯濡,中虛服之有益
      ,中寒與滯
      ,食之不無滋害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!?.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痧痘后
      、產(chǎn)后、病后忌之
      ,性能動風故也
      。”

      功能主治 : 扶正補虛

      ;健脾開胃
      ;祛風透疹;化痰理氣
      ;解毒
      ;抗癌
      。主正氣衰弱;神倦乏力
      ;納呆
      ;消化不良;貧血
      ;佝僂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。桓哐獕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;高脂血癥
      ;慢性肝炎;盜汗
      ;小便不禁
      ;水腫;麻疹透發(fā)不暢
      ;蕁麻疹
      ;毒菇中毒;腫瘤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  ,6-9g
      ,鮮品15-30g。

      臨床應(yīng)用 : 香云肝泰片:香菇干膏細粉

      ,云芝干膏細粉(3:2)適量(相當于蛋白多糖16g)
      。取香菇、云芝菌絲體
      ,分別加水煎煮2次
      ,濾過,靜置
      ,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.3(熱測)的清膏
      ,加乙醇,使含醇量達70%
      ,靜置
      ,濾取沉淀,經(jīng)真空干燥成干浸膏
      ,粉碎成細粉
      ,按3:2分別取香菇和云芝干膏細粉,加淀粉及糊精適量
      ,制成顆粒
      ,壓制成1000片,片重為0.13g,包糖衣
      。本品片心呈棕褐色
      ,氣微,味微苦澀
      。片心水液
      ,濾過,取濾液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
      ,水浴中加熱10分鐘
      ,即生成紅色沉淀;另取上述濾液
      ,加20%硫酸溶液少許
      ,水浴加熱20分鐘,冷后
      ,用50%氫氧化鈉溶液調(diào)pH至中性或略堿性
      ,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,水浴加熱10分鐘
      ,生成橘黃色沉淀
      ;再取上述濾液,點于濾紙上
      ,滴加1%茚三酮溶液
      ,烘干,即呈紫色
      ;本品水液照分光光度法
      ,在625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,計算本品每片含蛋白多糖以葡萄糖(C6H12O6)計
      ,應(yīng)不少于16mg
      。功能滋補強壯,扶正固本
      ,益胃增食。用于黃疸脅痛
      ,積聚癥瘕
      ,體質(zhì)虛弱,倦怠乏力
      ,面色不華
      ,大便不實,舌質(zhì)淡
      ,脈細弱者
      ,慢性遷延性肝炎,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腫瘤的綜合治療
      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      ?诜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      ,每次5片,每日3次
      。(衛(wèi)生部《藥品標準·中藥成方制劑》(第五冊)1992年)

      各家論述 : 《菌譜》:“芝

      、菌,皆氣茁也
      。自商山菇芝
      ,而五臺天花,亦甲群匯
      。仙居介乎天臺
      、括蒼之間、叢川入天
      ,仙靈所宮
      ,愛產(chǎn)異菌。林居巖棲者
      ,左右筆之
      ,乃藜莧之至腴。近或以羞王公
      ,登玉食矣……合蕈始名臺蕈
      ,舊傳昔嘗上進,標以臺蕈
      。上遙見誤讀
      ,因承誤云。數(shù)十年既未充包貢
      ,山僚得善賈
      ,率曝干以售,罕獲生致
      。邑孟溪山中
      ,亦同時產(chǎn)。惟蕈柄高
      ,無香氣
      。土人以是別于韋羌焉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!?/span>

     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
  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370.html.

      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

      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
      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
      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
      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
      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
      ,情況屬實
      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
      上一篇:

      下一篇:

      相關(guān)文章
      石長生
      拼音注音 :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: 丹草、長生草
      、丹沙草
      、生肌草、石中珠
      、巖浮萍
      、豬毛七、水豬毛七
      、豬鬃草
      、豬毛腳筋草出處 : 石長生,始載于《本經(jīng)》
      ,一名丹草
      ,列入下品。1.《別錄》云:“石長生
      ,生咸陽山谷
      。”2.《本草
      桑白皮
      《中國藥典》:桑白皮拼音注音 : Sānɡ Bái Pí別名 : 桑根皮英文名 : CORTEX MORI來源 :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.的干燥根皮
      。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(fā)芽前采挖根部
      兩面青
  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兩面青拼音注音 :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: 甲滿來源 : 紫金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?苾擅媲郙aesa indica (Roxb.)A. DC.
      大青木
      拼音注音 : Dà Qīng Mù別名 : 路邊青
      、臭葉樹
      、羊咪青、青心草
      、臭大青
      、鴨公青、淡婆婆
      、大葉青
      竹葉心
      來源 :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(Rendle)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。性味 : 甘
      、苦
      ,涼。功能主治 : 清頭熱
      山玉桂
      羊外腎
  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羊外腎拼音注音 :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: 羊石子(《本事方》)
      ,羊腎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出處 : 《綱目》來源 : 為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?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
      甲魚頭
      拼音注音 : Jiǎ Yú Tóu別名 : 腳魚頭
      、團龜頭
      、鰲頭來源 :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(Wiegmann),以帶頸的頭入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