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Zhà Mù Gēn
出處 : 《四川中藥志》
來源 : 為大風(fēng)子科植物柞木的根,秋后挖取根部,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 : 植物形態(tài)詳"柞木皮"條。
性味 : 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苦,無毒。"
功能主治 : 治黃疸,水腫,痢疾,肺結(jié)核咯血,瘰疬。①《草木便方》:"治黃疸,鼠瘺,難產(chǎn),胎死腹中。"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除濕,行肝絡(luò)。治血氣腹痛。"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治水腫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4~6錢(鮮者2~4兩);或燒存性研末酒調(diào)。
復(fù)方 : ①治黃疸,水腫,關(guān)竅不通:柞木根四至六錢。煎服或燒炭兌酒服。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②治痢疾:柞木根三兩。煎湯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③治肺結(jié)核咯血:鮮柞木根皮二至四兩。水煎服。(《單方驗方調(diào)查資料選編》)④治瘰疬、鼠瘺:柞木根、何首烏、九子連環(huán)草、夏枯草、母豬藤、昆布、海藻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Zhà Mù Gēn
英文名 : root of Japanese Xylosma
出處 : 出自(《四川中藥志》)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大風(fēng)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 congestum (Lour.) Merr.的根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Xylosma congestum (Lour.) Merr.[Croton congestum Lour.;X.japonicum (Walp.) A.Gray;X.racemosum (Sieb.et Zucc.) Miq.]采收和儲藏:秋季采挖根,洗凈,切片曬干備用,亦可鮮用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平原、丘陵地、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秦嶺以南和長江以南各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柞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大,高2-10m。枝干常疏生長刺,尤以小枝為多。葉革質(zhì),互生,具柄,長3-10mm;葉片廣卵形、卵形至卵狀橢圓形,長3-8cm,寬2-5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或闊楔形,兩面無毛,邊緣有鋸齒;側(cè)脈4-6對?;ù菩郛愔?,總狀花序腋生,長1-2cm,有柔毛;萼片4-6,卵圓形;無花瓣;雄花有多數(shù)雄蕊,花盤由多數(shù)腺體組成,位于雄蕊外圍;雌花花盤圓盤狀,邊緣略成淺波狀,子房1室,有2側(cè)膜胎座;花柱短,柱頭2淺裂。漿果球形,直徑3-4mm,成熟時黑色,先端有宿存花柱。種子2(-3)顆?;ㄆ谙募?。
歸經(jīng) : 肝;脾經(jīng)
性味 : 味苦;性平
注意 : 孕婦禁服。
功能主治 : 解毒;利濕;散瘀;催產(chǎn)。主黃疸;痢疾;水腫;肺核咯血;瘰疬;跌打腫痛;難產(chǎn);死胎不下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2-18g,鮮品60-120g;或燒存性研末酒調(diào)。
復(fù)方 : ①治黃疸,水腫,關(guān)竅不通:柞木根四至六錢。煎服或燒炭兌酒服。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②治痢疾:柞木根三兩。煎湯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③治肺結(jié)核咯血:鮮柞木根皮二至四兩。水煎服。(《單方驗方調(diào)查資料選編》)④治瘰疬、鼠瘺:柞木根、何首烏、九子連環(huán)草、夏枯草、母豬藤、昆布、海藻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各家論述 : 1.《草木便方》:治黃疸,鼠瘺,難產(chǎn),胎死腹中。2.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除濕,行肝絡(luò)。治血氣腹痛。3.《四川中藥志》:治水腫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672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柞木枝
下一篇: 異型莎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