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Zōnɡ Shù Gēn
出處 : 《滇南本草》
來源 : 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態(tài) : 植物形態(tài)詳"棕櫚皮"條。
性味 : 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苦澀,無毒。"
功能主治 : 止血,祛濕,消腫解毒。治吐血,便血,血淋,血崩,帶下,痢疾,關(guān)節(jié)痛,水腫,瘰疬,流注,跌打損傷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婦人血崩不止,又治大腸下血,男子五淋便濁。"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通經(jīng),祛濕。"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養(yǎng)血收斂,澀腸止痢。治吐血,腸風下血,崩、帶,跌打損傷及腰痛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煎水洗。
復方 : ①治吐血:棕樹根燒灰,兌童便、白糖,空心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②治血淋:棕櫚根一兩。燉豬精肉食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③治遺精:棕櫚根五錢。水煎,白糖沖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④治赤白?。鹤貦案?、六合草、紅斑鳩窩各二兩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⑤治久?。鹤貥涓鶡跞夥#ā端拇ㄖ兴幹尽罚拗侮幫Γ鹤赝└膬?,豬精肉四兩。久煮去藥,食肉與湯,連食三至五次。⑦治四肢關(guān)節(jié)痛:棕櫚根五錢,白果二錢。水煎服。⑧治蛇咬:棕櫚根、魚腥草、桑白皮各三錢。煎水洗。(⑥方以下出《湖南藥物志》)⑨治流注(寒性膿腫):棕樹根、桃樹根、松樹根、胡頹子根各適量。水煎,沖洗患部;藥渣搗爛外敷。(《江西草藥》)⑩治瘰疬:棕樹根、算盤子根、烏桕根各一兩。水煎,肉湯對服。(《江西草藥》)⑾治水腫:棕樹鮮根一兩,腹水草、薏苡根各五錢至一兩。水煎服。⑿治蛔蟲病:棕樹根、薏苡根、苦楝皮、蘭花根各三錢。水煎服。⒀治睪丸腫大:棕樹根三錢,茅根一錢,淫羊藿二錢。水煎服。(⑾方以下出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719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楊梅
下一篇: 楊梅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