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Yánɡ Méi Gēn
出處 : 《綱目》
來源 : 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樹根。
原形態(tài) : 植物形態(tài)詳"楊梅"條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含鞣質(zhì)。
性味 : 辛,溫。①《江西民間草藥驗方》:"性溫,味苦辛澀。"②《貴州草藥》:"性涼,味酸微澀。"③《福建中草藥》:"辛甘,溫。"
功能主治 : 理氣,止血,化瘀。治胃痛,膈食嘔吐,疝氣,吐血,血崩,痔血,外傷出血,跌打損傷,牙痛,湯火傷,惡瘡,疥癩。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煎湯洗惡瘡疥癩。"②《綱目》:"煎水漱牙痛,服之解砒毒,燒灰油調(diào)涂湯火傷。"③《貴州草藥》:"涼血止血,化瘀生新。"④《福建中草藥》:"理氣散瘀,通關(guān)開竅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鮮者1~2兩;或研末。外用:煎水含漱、熏洗或燒存性研末調(diào)敷。
復(fù)方 : ①治胃氣痛:楊梅根(要白種的)一兩。洗凈切碎,和雞一只(去頭、腳、內(nèi)臟),水酌量,燉二小時服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②治胃、十二指腸潰瘍病、功能性胃痛:楊梅樹根皮(去粗皮)、青木香(馬兜鈴根)各等量。均洗凈切片烘干,共研細末,制成蜜丸。每丸含楊梅樹根皮和青木香各一錢半。用法:每日二次,每次-丸,溫水送服。(《全展選編·內(nèi)科》)③治膈食嘔吐:楊梅鮮根二兩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④治吐血,血崩:楊梅根皮四兩。燉肉半斤吃。(《貴州草藥》)⑤治痔瘡出血:楊梅根皮四兩。燉一只老鴨子吃。(《貴州草藥》)⑥治外傷出血:楊梅根皮研細末,敷傷處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⑦治跌打扭傷腫痛:楊梅樹根二至四兩。水煎,熏洗傷處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驗方》)⑧治刀斧傷筋:楊梅樹根(燒存性,外黑內(nèi)焦黃)一兩,冰片三分。共研極細末,用耐以藥末撒布傷處,以繃帶扎護,夏天一日換一次,冬天三日換一次(傷處忌沾生水,忌搖動)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驗方》)⑨治風(fēng)蟲牙痛:楊梅根皮(厚者,去粗皮)一兩,川芎三錢,麝香少許(另研)。上藥細末研勻,每用一字,先含溫水一口,次用藥末于兩鼻內(nèi)搐之,涎出痛止為效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立愈散)⑩治走馬牙疳:鮮楊梅根第二重皮,搗極爛,調(diào)食鹽少許,敷患處。(《泉州本草》)⑾治臁瘡:楊梅根皮三兩。煨水服。又用楊梅根皮適量,煨水洗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⑿治疝氣:楊梅新根二兩。水煎,酌加酒或紅糖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73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棕櫚根
下一篇: 棕櫚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