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Yánɡ Yā
別名 : 麝香鴨、旱鴨(《生物學(xué)通報》(1):23,1956)
出處 : 《綱目拾遺》
來源 : 為鴨科動物麝鴨的肉。
生境分布 : 原產(chǎn)于中美和南美。我國已有引入,現(xiàn)南方各省,如浙江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灣等地,均有飼養(yǎng)。
原形態(tài) : 體較家鴨健壯肥大,雄者更大。體形前尖后窄,呈長橢圓形。頭大頸短,嘴黃色,基部和眼圈周圍生有紅色肉瘤;雄者肉瘤延展較闊。白眼球呈淺藍色。全身羽毛豐滿,華麗有光澤,色純自或純黑;間有雜彩或白色黑頂者。翼矯健,長達及尾,能飛翔。胸部平坦,寬闊。尾部瘦長,不似家鴨有肥大的臀部;尾羽長,向上微微翹起。腿較家鴨高,腿、腳及蹼均呈黃色。喜生活于水濱,性馴。食量甚大,好食蔬菜、青草及魚、蝦、田螺、蚯蚓等。
功能主治 : 《綱目拾遺》:"助陽道,健腰膝,補命門,暖水臟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煮汁或清燉,4~8兩。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Yánɡ Yā
別名 : 西洋鴨、麝香鴨、番鴨、關(guān)鴨、旱鴨
英文名 : drought duck
出處 : 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鴨科動物麝鴨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airina moschata Linnaeus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捕殺,除去羽毛及內(nèi)臟,取肉鮮用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喜生活于水濱,性馴。食蔬菜、青草及魚、蝦、田螺、蚯蚓等。原產(chǎn)于中美和南美。資源分布:我國已有引入,現(xiàn)南方各地省,如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臺灣等地,均有飼養(yǎng)。
原形態(tài) : 麝鴨,體較健壯,肉肥。頭大頸部,全身呈長橢圓形。嘴黃色,基部和眼圈周圍生有紅色肉瘤,以雄者為發(fā)達。全身羽毛豐滿,華麗且有光澤,色純白或純黑,間有雜彩或白色黑頂者。翼矯健,長達及尾,能飛翔。胸部平坦,寬闊。尾部瘦長。尾羽長,且向上微微翹起。腿高,且與腳、蹼均呈黃色。
歸經(jīng) : 腎經(jīng)
性味 : 味甘;性溫
功能主治 : 補腎;縮尿;益氣。主腎虛陽痿;腰膝無力;小兒遺尿;瘺管膿水不止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煮汁或清燉,120-240g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880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豬肚
下一篇: 豬肚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