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Yá Yōnɡ Cǎo
別名 : 破布草、破布粘 出處 : 福建 來源 : 為紫草種植物披針葉琉璃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: 生于山坡 原形態(tài) : 二年生直立草本,被硬粗毛 功能主治 : 福建晉江二醫(yī)院《新醫(yī)藥學(xué)通訊》:"治急性腎炎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 臨床應(yīng)用 : 治療急性腎炎:取牙痛草干葉研細(xì)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Yá Yōnɡ Cǎo 別名 : 破布草、破布粘、大號瘧草、一條龍、母一條根、半邊龍、山芬蘆、粘娘娘 英文名 : Herb of Smallflower Houndstongue 出處 : 出自《福建中草藥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紫草科植物小花琉璃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noglossum lanceolatum Forsk.[C.micranthum Desf.;C.hirsutum Jacq.]采收和儲藏:5-8月采收,曬干或鮮用。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300-2800m的丘陵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,高20-90cm 性狀 :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,表面有毛茸。葉互生,皺縮,展平后呈闊年級針形,先端短尖,基部漸窄而下延,下面具有粗而明顯的葉脈,兩面均被粗毛,全緣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 化學(xué)成分 : 牙癰草含澳洲倒提壺堿(cynaustraline)和澳洲倒提壺亭堿(cynausine) 歸經(jīng) : 胃;腎經(jīng) 性味 : 苦;涼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、利水消腫。主牙周膿腫;急性腎炎;牙周炎;下頜急性淋巴結(jié)炎;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各家論述 : 福建晉江二醫(yī)院《新醫(yī)藥學(xué)通訊》:治急性腎炎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920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《中華本草》:牙癰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