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Zhū Lán
別名 : 魚子蘭
來源 : 金粟蘭科金粟蘭屬植物金粟蘭Chloranthus spicatus (Thunb.)Makino,以全草入藥。夏季采集,洗凈切片曬干。
性味 : 辛、甘、微澀,溫。
功能主治 : 祛風(fēng)濕,接筋骨。用于感冒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,跌打損傷。
用法用量 : 0.5~1兩。
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拼音注音 : Zhū Lán
別名 : 珍珠蘭(《藥性考》),真珠蘭、魚子蘭(《花經(jīng)》),雞爪蘭(《綱目拾遺》)。
出處 : 《綱目拾遺》
來源 : 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莖葉。
生境分布 : 生山區(qū)叢林中,庭園、花圃有栽培。分布江蘇、福建、臺(tái)灣,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金粟蘭(《周之嶼樹藝書》)亞灌木,高可達(dá)1米。莖圓形,無毛。葉對生,革質(zhì),卵形至倒卵形或長圃狀橢圓形,長4~10.5厘米,寬1.5~5.5厘米,先端鈍,基部楔形,邊緣具圓鋸齒,齒尖有腺點(diǎn),下面脈紋顯明;葉柄短,長約1厘米。穗狀花序纖弱,長1~3厘米,作圓錐花序式排列;花小,黃色,芳香,無柄,無花被;苞片極小,為正三角形;雄蕊3枚,由藥隔相互合生成卵形,先端3~5齒;子房卵形,1室,無花柱。核果卵狀球形?;ㄆ?~6月。果期8~9月。本植物的根(珠蘭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性味 : ①《陸川本草》:"辛,溫。"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"甘,溫。"
功能主治 : 治風(fēng)濕疼痛,癲癇,跌打損傷,刀傷出血。①《陸川本草》:"破積,止痛,止血。治跌打損傷,刀傷出血。"②《云南中草藥》:"祛風(fēng)濕,接筋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撒。
復(fù)方 : 治風(fēng)濕疼痛,跌打損傷,癲癇:魚子蘭一至二兩。水煎或泡酒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Zhū Lán
別名 : 真珠蘭、魚子蘭、珍珠蘭、雞爪蘭、小疙瘩、米蘭、大骨蘭。
英文名 : Stem or leaf of Chu-lan tree
出處 : 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全株或根、葉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hloranthus spicatus (Thunb.) Makino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季采集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山區(qū)叢林中,現(xiàn)各地多栽培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廣東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原形態(tài) : 金粟蘭 半灌木,高30-60cm。莖圓形,無毛。葉對生;葉柄長8-18mm,基部多少合生;托葉微??;葉片厚紙質(zhì),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5-11cm,寬2.5-5.5cm,先端急尖或鈍,基部楔形,邊緣具鋸齒,齒端有一腺體,腹面深綠色,光亮,背面淡黃綠色,側(cè)脈6-8對,兩面稍凸起。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狀,通常頂生;苞片三角形;花小,黃綠色,芳香;雄蕊3,藥隔合生成一卵狀體,上部不整齊3裂,中央裂片較大,有1個(gè)2室的花藥,兩側(cè)裂片較小,各有1個(gè)1室的花藥;子房倒卵形?;ㄆ?-7月,果期8-9月。
栽培 : 生物學(xué)特性屬陰性植物,喜溫暖陰濕環(huán)境,忌烈日直曬,不耐寒,生長季最適溫度為25-30℃。宜富含腐殖質(zhì)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栽種。栽培技術(shù)分株繁殖:于春季將3-5年生,有15-20個(gè)分枝的母株,切成2-3個(gè)株叢,分栽,澆水,每日噴水1-2次,半月后按一般管理。扦插繁殖:插穗選6-10cm的健壯枝條,留最上一對葉,插入土中一半,30d生根發(fā)葉。壓條繁殖:最適時(shí)間是花后半月,選強(qiáng)壯的2年生枝條,壓埋于土中,30-40d生根。田間管理生長期需遮蔭。澆水以保持土壤,忌過濕。喜肥,春季施稀肥,半月 1次,生長期 7-10dl次,用量由少到多。病蟲害防治根腐病,澆水過多及排水不暢造成,澆水適量即可防止。莖葉腐爛,通風(fēng)不良而潮濕條件下,引起真菌侵染造成。發(fā)病后立即剪除被害部,噴50%代森銨溶液1000倍液。介殼蟲,吸取枝葉汁液,需及時(shí)防治。
性狀 : 性狀鑒別全株長 30-60cm。莖圓柱形,表面棕褐色;質(zhì)脆,易折斷,斷面談棕色,纖維性。葉棕黃色,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4-10cm,寬2-5cm;先端稍鈍,邊緣具圓鋸齒,齒端有一腺體;葉柄長約1cm。花穗芳香。氣微,味微苦澀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鮮花揮發(fā)物中,被鑒定了 32種成分,11種單萜烯(55.84%),11種倍半萜?。?.32%),7種含氧化合物(35.16%),主要成分為:順式茉莉酮酸甲酯(cis-methyl jas-monate)(33.71%),順式-β-羅勒烯(cis-β-ocimene)(32.23%),β-蒎烯(β-pinene)( 11.57%),反式-β-羅勒烯(trans-β-oximwnw)(4.61%),a-蒎烯(a-pimene)(4.48%),γ-欖香烯(γ-elemene)(1.46%)等。根中含有金粟蘭內(nèi)酯(chloranthalactone)A、C,異莪術(shù)呋喃二烯(isofuranodiene)和銀線草呋喃醇(shizukafu-ranol)。
歸經(jīng) : 肝經(jīng)
性味 : 辛;溫;甘
功能主治 : 祛風(fēng)定;活血止痛;殺蟲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;跌打損傷;偏頭痛;頑癬。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研末撒。
復(fù)方 : 治風(fēng)濕疼痛,跌打損傷,癲癎:魚子蘭一至二兩。水煎或泡酒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各家論述 : 《陸川本草》:破積,止痛,止血。治跌打損傷,刀傷出血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972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(shí)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(huì)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(cuò)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(huì)第一時(shí)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(shí)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玉蜀黍
下一篇: 玉蜀黍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