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 : 大皂角、皂莢、大皂莢、懸刀、雞棲子。
英文名 : Gleditsiae Sinensis Fructus。
來源 : 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.的成熟果實。
植物形態(tài) : 落葉喬木。樹干及枝有單生或分枝的刺,刺粗壯,紅褐色。偶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;小葉3~8對;小葉片近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。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,花雜性;花萼鐘狀,裂片4;花冠左右對稱,淡黃色,花瓣4,卵形或橢圓形;雄蕊6~8枚;子房條形,胚珠多數(shù)。莢果長條形,扁平,表面紅棕色或紫黑色,有光澤,被白色蠟質(zhì)粉霜。種子多數(shù),長橢圓形,扁平,紅褐色,有光澤。花期5月,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山坡、林叢。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栽培。
采收加工 : 于9~10月果實成熟后采收,去凈雜質(zhì),干燥。
性狀 : 長條形而扁,或稍彎曲。表面不平,紅褐色或紫紅色,被灰白色粉霜,擦去后有光澤,兩端略尖,質(zhì)堅硬。剖開后呈淺黃色,內(nèi)含多數(shù)種子。種子扁橢圓形,外皮黃棕色而光滑,質(zhì)堅。氣味辛辣。
性味歸經(jīng) : 性溫,味辛、咸。有小毒。歸肺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。
功能主治 : 開竅祛痰、散結(jié)消腫、潤燥通便。屬涌吐藥。
臨床應(yīng)用 : 用量1~1.5克,多人丸散;外用適量,研末吹鼻取嚏,或熬膏貼患處。用治中風口噤、昏迷不醒、癲癇痰盛、關(guān)竅不通、喉痹痰阻、頑痰不爽、大便燥結(jié);外治癰腫。
藥理作用 : 抗菌。毒性:有溶血作用及其他組織細胞毒作用,特別是對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。藥理實驗表明,皂苷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產(chǎn)生祛痰作用;尚刺激胃腸黏膜產(chǎn)生腹瀉,腐蝕胃黏膜產(chǎn)生吸收中毒;對某些革蘭氏陰性腸內(nèi)致病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化學(xué)成分 : 含多種皂苷,種子含脂肪油。另含非瑟素、黃顏木素、白樺脂酸、白樺醇、木栓酮等成分。
注意 : 體虛、孕婦及咯血、吐血患者忌服。
相關(guān)藥方 : ①治咳逆上氣,時時唾濁,但坐不得眠:皂角240克(刮去皮,用酥炙)末之,蜜丸梧桐子大,以棗膏和湯服三丸,日三夜一服。(《金匱要略》皂莢丸)②治小兒毒氣攻腮赤腫:皂角(去核)60克,天南星(生用)6克,糯米一合為末。上為細末,姜汁調(diào)涂。(《普濟方》)③治食諸魚骨鯁,久不出:以皂莢末少許吹鼻中,使得嚏,鯁出。(《圣惠方》)④治便毒癰疽:皂角(長一尺以上)一條,捶碎,法醋煮爛,研成膏敷之。(《直指方》)⑤治大小便不通,關(guān)格不利:燒皂莢,細研。粥飲下9克,立通。(《政類本草》引孫真人方)
摘錄 : 其他
摘錄 : 其他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2997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益母草花
下一篇: 鹽匏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