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Zhú Yè Cài
別名 : 馬耳草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竹菜 出處 :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 來源 : 為鴨跖草科植物飯包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: 生于陰濕地或林下。分布華東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匍匐、多年生草本,或莖上部上舉,多少被毛,節(jié)上生根。葉草質(zhì);橢圓狀卵形,長3~7厘米,寬1.5~4厘米,先端鈍或短尖,基部急劇收縮而成一闊柄,鞘和葉柄被疏長毛。佛焰氈與上部葉對生,或2~4個聚生,有極短的柄,漏斗形而壓扁,長和寬約8~14毫米,淡綠色,被疏毛;花藍色,每一氈內(nèi)數(shù)朵;萼片3,膜質(zhì);花瓣3,長3~4毫米。蒴果膜質(zhì) 性味 :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苦,寒,無毒。" 功能主治 : 《福建中草藥》:"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。"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。 復(fù)方 : ①治小便不通,淋瀝作痛:竹葉菜一至二兩,酌加水煎,可代茶常飲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②治赤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Zhú Yè Cài 別名 : 鴨菜 英文名 : Herb of Bengal Dayflower 出處 : 出自《福建民間草藥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鴨跖草科植物四孔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anotis cristata(L.)D.Don [Commelina cristata L.]采收和儲藏:夏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地海拔300-2750m的山坡、荒地 原形態(tài) : 飯包草 功能主治 : 清熱;解毒;止務(wù)。主瘡癰腫毒;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外用:適量,搗敷。 各家論述 : 《福建中草藥》:清熱解毒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308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《中華本草》:竹葉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