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Zhú Yè Cài
別名 : 馬耳草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竹菜、竹仔菜、竹竹菜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火柴頭(《蘇南種子植物》),千日曬、大葉蘭花竹仔草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出處 :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來源 : 為鴨跖草科植物飯包草的全草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陰濕地或林下。分布華東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匍匐、多年生草本,或莖上部上舉,多少被毛,節(jié)上生根。葉草質(zhì);橢圓狀卵形,長3~7厘米,寬1.5~4厘米,先端鈍或短尖,基部急劇收縮而成一闊柄,鞘和葉柄被疏長毛。佛焰氈與上部葉對生,或2~4個聚生,有極短的柄,漏斗形而壓扁,長和寬約8~14毫米,淡綠色,被疏毛;花藍(lán)色,每一氈內(nèi)數(shù)朵;萼片3,膜質(zhì);花瓣3,長3~4毫米。蒴果膜質(zhì),長4~5毫米,有種子5顆,粗糙。花期夏、秋。
性味 :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苦,寒,無毒。"
功能主治 : 《福建中草藥》:"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。
復(fù)方 : ①治小便不通,淋瀝作痛:竹葉菜一至二兩,酌加水煎,可代茶常飲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②治赤痢:鮮飯包草二至三兩,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③治疔瘡腫毒,紅腫疼痛:竹葉菜一握,以冷開水洗凈,和冬蜜搗勻敷貼,口換二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④治蛇傷:鮮竹葉菜,以冷開水洗凈,搗爛絞汁冷服,渣敷傷部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Zhú Yè Cài
別名 : 鴨菜、鵝冠草
英文名 : Herb of Bengal Dayflower
出處 : 出自《福建民間草藥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鴨跖草科植物四孔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anotis cristata(L.)D.Don [Commelina cristata L.]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 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地海拔300-2750m的山坡、荒地、巖石向陽處或混交林下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飯包草,柔弱匍匐草本。分枝近直立,幼時有1列柔毛,漸變無毛。葉互生;葉片狹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,稀卵形,長2-6.5cm,寬1-1.5cm,先端鈍或急尖,基部下延成鞘狀,全緣,具長緣毛或近無毛,上面無毛,下面被硬毛。聚傘花序大型,呈半圓形,明顯的雞冠狀,通常頂生,少數(shù)腋生;總花梗長1-7cm;總苞片近葉狀,闊披針形,長25cm,寬7-10mm,邊緣具睫毛;苞片鐮刀狀披針形,2-10片排成覆瓦狀,2列,長1-1.5cm,寬約6mm,邊緣具緣毛;萼片3,披針形,分離,長約5mm,背面具龍骨狀突起,上部被疏柔毛;花瓣3,藍(lán)色,膜質(zhì),倒卵狀長圓形,長約5mm;雄蕊6,全育,花絲上部具毛;子房近圓柱形,3室,長約1mm,先端具疏毛。蒴果近球形,長約2.5mm,先端具疏毛或近無毛。種子每室2顆,褐黑色,長立方形,先端有4個極小窩孔?;ㄆ?-8月,果期9-12月。
功能主治 : 清熱;解毒;止務(wù)。主瘡癰腫毒;外傷出血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外用:適量,搗敷。
各家論述 : 《福建中草藥》: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3081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粵絲瓜絡(luò)
下一篇: 粵瓦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