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Zhú Jié Liǎo
別名 : 扁竹蓼、飛天蜈蚣 來源 : 蓼科竹節(jié)蓼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 (F. Muell.)Bail.,以莖 生境分布 : 廣東 性味 : 甘 功能主治 : 行血祛瘀,消腫止痛 用法用量 : 鮮品1~2兩。外用適量。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拼音注音 : Zhú Jié Liǎo 別名 : 百足草(《廣州植物志》) 出處 : 《廣西中藥志》 來源 : 為蓼科植物竹節(jié)蓼的全草 生境分布 : 多栽培于庭園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直立草本 歸經(jīng) : 入心、肝 性味 : 甘酸,微寒。①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淡澀,性微寒,無毒。"②《泉州本草》:"味酸微甘,性平,無毒。"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。治癰疽腫毒,跌打損傷,蛇、蟲咬傷。①《廣西中藥志》:"拔毒消腫。治毒蛇及蜈蚣咬。"②《泉州本草》:"清熱解毒,退癀消腫,行血去瘀,生新止痛。治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(鮮者2~4兩)。外用:搗敷。 復(fù)方 : ①治跌打損傷:鮮竹節(jié)蓼二兩,以酒代水煎服,并以渣敷患處。(《泉州本草》)②治毒蛇咬傷:竹節(jié)蓼二兩,紅烏桕木二兩。咸蘇木二兩,假紫蘇二兩,千斤拔一兩。以上五味搗爛,以三分之一沖酒服,三分之二浸醋外涂傷口周圍。(《廣西中藥志》)③治蜈蚣咬傷:竹節(jié)蓼搗爛,擦傷口周圍。(《廣西中藥志》)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Zhú Jié Liǎo 別名 : 觀音竹、鐵扭邊、上石百竹、飛天蜈蚣、蜈蚣竹、扁竹花、斬蛇劍、雞爪蜈蚣、蜈蚣草 出處 : 出自《廣西中藥志》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蓼科植物竹節(jié)蓼的全草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多栽于庭園。分布于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資源分布:原產(chǎn)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。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,高l-3m。莖基部圓柱形,木質(zhì)化,上部枝扁平,呈帶狀,寬7-12mm,深綠色,具光澤 栽培 : 栽培要點:喜溫暖 性狀 : 性狀鑒別 帶葉莖校平滑無毛 歸經(jīng) : 肝 性味 : 甘 功能主治 :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場,15-30g,鮮品60~12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 各家論述 : 1.《廣西中藥志》:拔毒消腫。治毒蛇及蜈蚣咬。2.《泉州本草》:清熱解毒,退癀消腫,行血去瘀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3122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
上一篇:
竹節(jié)菜
下一篇:
羊心
《中藥大辭典》:竹節(jié)蓼
《中華本草》:竹節(jié)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