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Yù Gěnɡ
別名 : 芋荷桿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芋莖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
出處 : 《本草衍義》
來源 : 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葉柄。7~8月間采取。
原形態(tài) : 植物形態(tài)詳"芋頭"條。
功能主治 : 治瀉痢,腫毒。①《本草衍義》:"擦蜂螫處。"②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"利水,和脾,消腫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鮮者0.5~2兩。外用: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。
復(fù)方 : ①治腹瀉痢疾:芋莖(葉柄)、陳蘿卜根、大蒜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②治筋骨痛,無名腫毒,蛇頭指,蛇蟲傷:芋莖搗爛,敷患處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拼音注音 : Yù Gěnɡ
別名 : 芋荷桿、芋莖
英文名 : Petiole of Dasheen
出處 : 出自《本草衍義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葉柄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olocasia esculenta (L.) Schott采收和儲藏:8-9月采收,除去葉片,洗凈,鮮用或切段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我國南方及華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原形態(tài) : 芋,濕生草本。根莖卵形,常生多數(shù)小球莖,褐色,具纖毛。葉基生,2-3枚或更多,葉柄肉質(zhì),長20-90cm,綠色,基部呈鞘狀;葉片卵狀廣橢圓形,長20-50cm,質(zhì)厚,盾狀著生,先端短而銳尖,基部耳形,耳片鈍頭,全緣,呈波狀?;ㄐ虮紊?,短于葉柄;佛焰苞長短不一,一般為長20cm左右;管部綠色,長約4cm,粗2.2cm,長卵形;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,長約17cm,展開成舟狀,邊緣內(nèi)鄭,淡黃色至綠白色;肉穗花序長約10cm,短于佛焰苞;雌花序位于下部,長3-3.5cm,中性花序位于中部,長3-3.3cm,雄花序位于上部,長4-4.5cm,先端驟狹,附屬器鉆形,長約1cm。期期2-8月。
歸經(jīng) : 心;脾經(jīng)
性味 : 味辛;性平
功能主治 : 祛風(fēng);利濕;解毒;化瘀。主蕁單板機(jī)疹;過敏性紫癜;腹瀉小兒盜汗黃水瘡;無名腫毒;蛇頭疔;蜂螫傷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研末摻。
各家論述 : 1.《本草衍義》:擦蜂螫處。2.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利水,和脾,消腫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3264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,未能及時(shí)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第一時(shí)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(shí)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紫玉簪根
下一篇: 紫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