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Yě Cí Gū
別名 : 剪刀草(《分類草藥性》),水慈姑、慈姑苗(《四川中藥志》),燕尾草(《貴州草藥》)。
出處 : 《四川中藥志》
來源 : 為澤瀉科植物長瓣慈姑的全草。夏,秋采收。
生境分布 : 生于池沼及稻田中。分布華東及西南各地。
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水生草本,直立,高可達1米。須根。葉片窄狹,呈剪刀形,頂端的裂片較耳裂片為短,長3.5~9厘米,先端均長尖,綠色??偁罨ㄐ?;小花一般為3朵輪生,下部雌花具短梗,上部為雄花,具細長的梗;苞片披針形,基部略聯(lián)合:花瓣較萼片大,白色,基部間或有紫色斑點;雄蕊多數(shù),帶堇色;心皮多數(shù)離生,密集成圓球狀。果實斜倒卵形,直徑4~5.5毫米,扁平,背部腹面均具薄翅?;ㄆ谙募?。
性味 : 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寒,味辛,有小毒。"②《貴州草藥》:"性寒,味甘。"
功能主治 : 治黃疸,瘰疬,蛇咬傷。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蛇傷,敷一切惡毒瘡。"②《貴州草藥》:"清熱解毒,涼血消腫。"
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復(fù)方 : ①治黃疸?。核裙谩⒌褂|傘各一兩。煨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②治九子瘍:水慈姑根、黃山藥根、獨腳蓮根各等分。研末,以適量調(diào)甜酒敷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③治蛇傷:㈠野慈姑、一支蒿。搗絨,包患處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㈡水慈姑炕干研末,用二至三錢調(diào)水敷患者頭頂百會穴;又用適量敷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㈢鮮水慈姑二兩,煨水服;并用適量煨水洗傷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
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3456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(quán)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腫足蕨
下一篇: 自事口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