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Zì Kòu Cǎo
別名 : 鹿蹄草、鹿啼草、自蔻草、小回回蒜、假芹菜、千里光、自灸草、野芹菜、點草、田芹菜
英文名 : Herb of Canton Buttercup
出處 : 出自《生草藥性備要》
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毛茛科植物禺毛茛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Ranunculus cantoniensis DC.采收和儲藏:春末夏初,采取全草,洗凈曬干。
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平原或丘陵田邊、溝旁水濕地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原形態(tài) : 禺毛茛,多年生草本。高25-80cm。須根多數(shù),簇生。莖直立,上部有分枝,密生開展的黃白色糙毛。莖生葉為三出復葉;葉柄長達15cm;葉片輪廓寬卵形或腎圓形,長和寬均勻約3-9cm;中央小葉具長柄,橢圓形或菱形,3裂,邊緣具密鋸齒;側生小葉具較短柄,2-3深裂,兩面有糙毛;莖上部葉較小,3全裂,有短柄或無柄?;ㄐ蛴休^多花,疏生;花兩性;直徑1-1.2cm;花梗長2-5cm,密生開展的黃白色糙毛;萼片5,卵形,長約3mm,有糙毛;花瓣5,橢圓形,長5-6mm,寬2.5-3mm,黃色,基部有爪,蜜槽上有倒卵形小鱗片;雄蕊多數(shù),花藥長約1mm;花托長圓形,有白色短毛;心皮多數(shù),無毛。瘦果扁,狹倒卵形,長約3-4mm,邊緣有寬約0.3mm的棱翼,喙長約1mm。花、果期4-7月。
性狀 : 性狀鑒別 全草長25-60(-80)cm。須根簇生。莖和葉柄密被黃白色糙毛。葉為三出復葉,基生葉及下部葉葉柄長達14cm;葉片寬卵形,黃綠色,長、寬均約5cm,中央小葉橢圓形或菱形,3裂,邊緣具密鋸齒,側生小葉不等地2或3深裂。花序具疏花;萼片5,船形,長約3mm,有糙毛;花瓣5,橢圓形,棕黃色。聚合果球形,直徑約1cm;瘦果扁,狹倒卵形,長約4mm。氣微,味微苦,有毒。
化學成分 : 含原白頭翁(protoanemonine),鮮莖葉中含量約0.12%,鮮根約含0.3%,干莖葉約含0.34%。另含黃酮類化合物、酚類、有機酸等。
歸經 : 肝經
性味 : 味微苦;辛;性溫;有毒
注意 : 本品有刺激性,一般不作內服。
功能主治 : 清肝明目;除濕解毒;截瘧。主主治眼翳;目赤;黃疸;癰腫;風濕性關節(jié)炎;瘧疾
用法用量 : 外用:適量,搗敷發(fā)泡、塞鼻或搗汁涂。
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3460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,或有版權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,我們會立即處理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,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況屬實,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,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上一篇: 野扁豆
下一篇: 野扇花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