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ul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ul>
    • <kbd id="s6iya"><pre id="s6iya"></pre></kbd>
    • 登錄
      首頁 >> 中醫(yī)基礎(chǔ)常識(shí) >> 中藥材

      野芝麻

      中醫(yī)世家 2023-05-04 03:08:00

  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野芝麻

      拼音注音 : Yě Zhī Mɑ

      別名 : 野油麻、山麥胡

      、地蚤

      來源 : 唇形科野芝麻屬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. et Zucc.

      ,以地上全草或花入藥
      。夏季采花
      ;夏秋采全草
      ,曬干。

      性味 : 甘、辛

      ,平

      功能主治 : 全草:散瘀

      ,消積,調(diào)經(jīng)
      ,利濕
      。用于跌打損傷,小兒疳積
      ,白帶
      ,痛經(jīng)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
      ,腎炎
      ,膀胱炎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;ǎ赫{(diào)經(jīng)
      ,利濕。用于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
      ,白帶
      ,子宮頸炎,小便不利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全草1~2兩

      ;花3~5錢。

     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
  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野芝麻

      拼音注音 : Yě Zhī Mɑ

      別名 : 續(xù)斷(《江蘇植物名錄》)

      ,白花菜(《東北藥植志》)
      ,白花野芝麻(《黑龍江中藥》),糯米飯草
      、吸吸草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      ,包團(tuán)草、泡花草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      ,野油麻(《湖南藥物志》)
      ,土蠶子(《常用中草藥配方》)。

      出處 : 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

      來源 : 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或全草

      。5~6月采花或全草
      ,陰干。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于林緣

      、林間空地
      、灌木叢間,或溪邊
      、山腳下
      、路旁草叢中
      。分布遼寧、吉林
      、黑龍江
      、河南、河北
      、山西
      、陜西、江蘇
      、浙江
      、安徽、湖北
      、湖南
      、四川等地。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

      ,高30~55厘米
      。莖直立,單一
      ,具4棱
      ,被粗毛。葉對生
      ,心臟卵形
      ,長3~9厘米,寬1~5.5厘米
      ,先端長尾尖
      ,基部心形,有時(shí)近截形
      ,邊緣具粗牙齒
      ,兩面有伏毛;葉柄長6~50毫米
      。輪傘花序生于上部葉腋間
      ;苞片線形
      ,長1.8~5毫米
      ,具毛
      ;花萼5裂,裂片錐形或針形
      ,比萼筒稍長或長近1倍
      ;花冠白色,長20~30毫米,2唇
      ,有長毛
      ,上唇呈兜狀向下彎曲,下唇3裂
      ,下垂
      ;雄蕊4,2強(qiáng)
      ,花絲有茸毛
      ,花藥黑紫色
      ;子房4深裂
      ,花柱著生子房底,柱頭2裂
      。小堅(jiān)果三角狀
      ,暗褐色,長約3毫米
      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ㄆ?~6月。果期6~7月
      。本植物的根(野芝麻根)亦供藥用
      ,另詳專條。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葉含粘液質(zhì)

      、鞣質(zhì)
      、揮發(fā)油、抗壞血酸0.56%
      、胡蘿卜素15毫克%
      、皂甙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êS酮甙等成分
      ;黃酮甙中有異槲皮甙、山柰酚-3-葡萄糖甙
      、槲皮黃甙1.07%
      、山柰酚-3-雙糖甙、野芝麻甙
      、蕓香甙
      ;其他還有膽堿、粘液質(zhì)
      、揮發(fā)油0.05%
      、皂甙、抗壞血酸0.72%、組胺酪胺
      、焦性兒茶酚鞣質(zhì)5.2%
      、綠原酸、咖啡酸等
      。另據(jù)報(bào)道
      ,金株含水蘇堿2.01%。

      藥理作用 : 野芝麻提取物可使動(dòng)脈及子宮收縮

      ,可用于子宮出血
      。該植物含強(qiáng)溶血作用的皂甙,但不在花中
      。小鼠口服從野芝麻分離出來的黃酮
      ,能抑制可卡因產(chǎn)生的興奮作用。

      性味 : 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"味微甘

      ,性平
      。"

      功能主治 : 治肺熱咳血,血淋

      ,白帶
      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小兒虛熱
      ,跌打損傷
      ,腫毒。①《東北藥植志》:"花
      ,治白帶及月經(jīng)困難
      。"②《黑龍江中藥》:"花,清血止血
      ,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和月經(jīng)前后腹痛
      。"③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"梗,花
      ,止咳血
      ,清肺熱。"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  ,3~5錢
      ,或研末。外用:鮮者搗敷或研末調(diào)敷

      復(fù)方 : ①治咯血咳嗽:吸吸草五錢至一兩

      ,鹿銜草五錢。同煎服
      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②治子宮頸炎
      ,小便不利
      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:野芝麻五錢。水煎
      ,日服二次
      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③治小兒虛熱:野芝麻三錢,地骨皮三錢
      ,石斛四錢
      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④治血淋:野芝麻炒后研末
      ,每服三錢
      ,熱米酒沖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⑤治閃挫扭傷:土蠶子鮮全草四兩
      ,鮮佩蘭四兩
      ,鮮梔子葉四兩。共搗爛外敷
      。(《常用中草藥配方》)⑥治骨折:包團(tuán)草
      、鐵線草
      ,接骨丹
      、接筋藤各等量,搗爛炒熱包傷處
      。(《貴州草藥》)⑦治腫毒
      ,毒蟲咬傷;野芝麻
      、山萵苣
      、萱草,共搗爛敷患處
      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
     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

      《中華本草》:野芝麻

      拼音注音 : Yě Zhī Mɑ

      別名 : 白花益母草

      、續(xù)斷、白花菜
      、白花野芝麻
      、糯米鈑草、吸吸草
      、包團(tuán)草
      、泡花草、野油麻
      、土天子
      、山麥胡、野藿香
      、山芝麻
      、山蘇子

      英文名 : Herb of Barbate Deadnettle,Barbate Deadnettle

      出處 : 出自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:野芝麻,臨江、九江山圃中極多

      。春時(shí)叢生
      ,方莖四棱,棱青
      ,莖微紫
      ,對節(jié)生葉,深齒細(xì)紋
      ,略似麻葉
      ;木平末尖,面青背淡
      ,微有澀毛
      ,繞節(jié)開花,色白
      ,皆上矗
      ,長幾半寸。上瓣下覆如勺
      ,下瓣圓小雙歧
      ,兩旁短缺,如禽張?jiān)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。中森扁須
      ,隨上瓣彎垂,如舌抵上腭
      。星星黑點(diǎn)
      。花萼尖絲
      ,如針攢簇
      。葉莖味淡微辛,作芝麻氣而更膩
      。湖南圃中尤多
      ,蔓夷不盡,或即呼為白花益母草

     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全草

      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Lamium barbatum Sieb. Et Zucc.采收和儲(chǔ)藏:5-6月采收全草,陰干或鮮用

     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路邊

      、溪旁、田埂及荒坡上
      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
      、華北
      、華東各地。西北的陜西
      、甘肅的湖北
      、湖南以及西南的四川、貴州等地均有之

      原形態(tài) : 多年生草本

      。根莖有長地下匍匐枝。莖高達(dá)1m
      ,單生
      ,直立,四棱形
      ,具淺槽
      ,中空,幾無毛
      。莖下產(chǎn)的葉卵圓形或心臟形
      ,長4.5-8.5cm,寬3.5-5cm
      ,先端尾狀漸尖
      ,基部心形;莖上部的地卵圓狀披針形
      ,較莖下部的葉為狹長
      ,先端長尾狀漸尖,邊緣有微內(nèi)彎的牙齒狀鋸齒
      ,齒尖具胼胝體的小突尖,草質(zhì)
      ,兩面均被短硬毛
      ;葉柄長達(dá)7cm,莖上部的漸變短
      ;苞葉通常具柄
      。輪傘花序4-14花,著生于莖端
      ,苞片狹線形或絲狀
      ,長2-3mm,銳尖
      ,具緣毛
      。花萼鐘形
      ,長約1.5cm
      ,寬約4mm
      ,外面疏被伏毛,萼齒披針狀鉆形
      ,長7-10mm
      ,具緣毛;花冠白色或淺黃色
      ,長約2cm
      ,筒部稍上方呈囊狀膨大,筒口寬至6mm
      ,外面在上部被疏硬毛或近絨毛狀毛被
      ,余部幾無毛,內(nèi)面冠筒近基部有毛環(huán)
      ,冠檐二唇形
      ,上唇直立,倒卵圓形或長圓形
      ,長約1.2cm
      ,先端圓形或微缺,邊緣具緣毛及長預(yù)知毛
      ,下唇長約6mm3裂
      ,中裂片倒腎形,先端深凹
      ,基部急收縮
      ,側(cè)裂片寬;雄蕊花絲扁平
      ,被微柔毛
      ,彼此粘連,花藥深柴色
      ,被柔毛
      ;花柱絲狀,先端近相等的2淺
      ;花盤杯狀
      ;子房裂片長圓形,無毛
      。小堅(jiān)果倒卵圓形
      ,淡褐色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ㄆ?-6月
      ,果期7-8月。

      性狀 : 性狀鑒別 莖呈類方柱形

      ,長25-50cm
      。葉對生
      ,多皺縮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心狀卵形
      ,先端長尾狀
      ,基部心形或近截形,邊緣具粗齒
      ,兩面具伏毛
      ;葉柄長1-5cm。輪傘花序生于上部葉腋內(nèi)
      ,苞片線形
      ,具睫毛,花萼鐘形
      ,5裂
      ,花冠多皺縮,灰白色至灰黃色
      。質(zhì)脆
      。氣微香,味淡
      ,微辛
      。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:表皮細(xì)胞1列被角質(zhì)層;亦見短小腺毛及非及非腺毛或其殘基
      。表皮下棱角處具厚角組織
      ;內(nèi)皮層細(xì)胞1列,可見凱氏點(diǎn)
      。維管組織連續(xù)成環(huán)(嫩莖斷續(xù)環(huán)列)
      。木質(zhì)部組織內(nèi)有時(shí)可見細(xì)小草酸鈣棱晶,單個(gè)存在工數(shù)個(gè)相集于同一細(xì)胞內(nèi)
      。葉表面制片:上表皮細(xì)胞垂周壁波狀彎曲
      ;下表皮細(xì)脆垂周壁波狀或深波狀主糨曲。氣孔見于下表皮
      ,常為直軸式。非腺毛2(1-3)細(xì)胞
      ,剛直或有時(shí)彎曲
      ,長250-964μm,壁稍加厚
      ,具疣
      ,常木化;腺毛短小
      ,柄部1-2細(xì)胞
      ,頭部4(或1
      、2)細(xì)胞,另有鱗狀腺毛
      ,柄部單細(xì)胞
      ,頭部8細(xì)胞(有時(shí)胞間界限不清)。

      化學(xué)成分 : 葉含粘液質(zhì)

      、鞣質(zhì)
      ,揮發(fā)油,抗壞血酸(ascor-bic acid)
      ,胡蘿卜素(carostene)
      ,皂甙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      ;êS酮等成分
      ,其中有異槲皮甙(isoquercitrin),山柰酚-3-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-gluco-side)
      ,槲皮黃甙(quercimeritrin)
      ,山柰酚-3-又糖甙(kaempferol-3-diglycoside),野芝麻甙(lamioside)
      ,蕓香甙(rutoside)
      ,還含膽堿(choline),粘液質(zhì)
      ,揮發(fā)油
      ,皂甙,抗壞血酸
      ,組胺(histamine)
      ,酪胺(tyramine),焦性兒茶酚鞣質(zhì)(catechol tannin)等
      。全株含水蘇堿(stachydrine)[1]

      藥理作用 : 野芝麻提取物可使動(dòng)脈及子官收縮,可用于子宮出血

      。該植物含強(qiáng)溶血作用的皂甙
      。但不在花中。小鼠口服從野芝麻分離出來的黃酮
      ,能抑制可卡因產(chǎn)生的興奮作用

      性味 : 味辛;甘

      ;性平

      功能主治 : 涼血止血

      ;活血止痛;利濕消腫
      。主肺熱咳血
      ;血淋
      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崩漏
      ;水腫
      ;白帶;胃痛
      ;小兒疳積
      ;跌打損傷;腫毒

     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

      ,9-15g
      ;或研末。外電用:適量
      ,鮮品搗敷
      ;或研末調(diào)青敷。

      復(fù)方 : ①治咯血咳嗽:吸吸草五錢至一兩

      ,鹿銜草五錢
      。同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②治子宮頸炎
      ,小便不利
      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:野芝麻五錢。水煎
      ,日服二次
      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③治小兒虛熱:野芝麻三錢,地骨皮三錢
      ,石斜四錢
      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④治血淋:野芝麻炒后研末
      ,每服三錢
      ,熱米酒沖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⑤治閃挫扭傷:土蠶子鮮全草四兩)鮮佩蘭四兩
      ,鮮桅子葉四兩
      。共搗爛外敷。(《常用中草藥配方》)⑥治骨折:包團(tuán)草
      、鐵線草
      、接骨丹、接筋藤各等量
      ,搗爛炒熱包傷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⑦治腫毒
      ,毒蟲咬傷:野芝麻
      、山萵芭
      、萱草,共搗爛敷患處
      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
      各家論述 : 1.《東北藥植志》:花

      ,治白帶及月經(jīng)困難。2.《黑龍江中藥》:花
      ,清血止血
      ,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和月經(jīng)前后腹痛。3.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梗
      ,花
      ,止咳血,清肺熱

     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

     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3592.html.

      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

      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(shí)真實(shí)出處
      ,未能及時(shí)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
      ,或有版權(quán)異議的,請聯(lián)系管理員
      ,我們會(huì)立即處理
      ,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(wǎng)絡(luò),轉(zhuǎn)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來源標(biāo)注錯(cuò)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
      ,請立即通知我們(管理員郵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
      ,情況屬實(shí),我們會(huì)第一時(shí)間予以刪除
      ,并同時(shí)向您表示歉意,謝謝!

      上一篇:

      下一篇:

      相關(guān)文章
      猴頭菌
  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猴頭菌別名 : 猴頭
      石長生
      拼音注音 :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: 丹草
      、長生草
      、丹沙草、生肌草
      、石中珠
      、巖浮萍、豬毛七
      、水豬毛七
      、豬鬃草、豬毛腳筋草出處 : 石長生,始載于《本經(jīng)》
      ,一名丹草
      ,列入下品。1.《別錄》云:“石長生
      ,生咸陽山谷
      。”2.《本草
      桑白皮
      《中國藥典》:桑白皮拼音注音 : Sānɡ Bái Pí?jiǎng)e名 : 桑根皮英文名 : CORTEX MORI來源 :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.的干燥根皮
      。秋末葉落時(shí)至次春發(fā)芽前采挖根部
      兩面青
     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兩面青拼音注音 :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: 甲滿來源 :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(Roxb.)A. DC.
      ,以全株入藥
      大青木
      拼音注音 : Dà Qīng Mù別名 : 路邊青
      、臭葉樹
      、羊咪青、青心草
      、臭大青
      、鴨公青、淡婆婆
      、大葉青
      竹葉心
      來源 :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(Rendle)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。性味 : 甘
      、苦
      ,涼。功能主治 : 清頭熱
      山玉桂
      羊外腎
      《中藥大辭典》:羊外腎拼音注音 :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: 羊石子(《本事方》)
      ,羊腎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出處 : 《綱目》來源 : 為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?苿?dòng)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
      甲魚頭
      拼音注音 : Jiǎ Yú Tóu別名 : 腳魚頭
      、團(tuán)龜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