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注音 : Yě Huā Jiāo
別名 : 花椒、巖椒
來源 : 蕓香科花椒屬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,以根、果實(shí)及葉入藥。果實(shí)秋末冬初采摘,曬干;根、葉隨時(shí)可采。
性味 : 果皮:辛,溫。有小毒。種子(也可作椒目用):苦、辛 功能主治 : 果皮:溫中止痛,驅(qū)蟲健胃 用法用量 : 果皮 摘錄 :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拼音注音 : Yě Huā Jiāo 別名 : 葉爾瑪(藏名) 出處 : 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 來源 : 為蕓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果皮、種子。8~10月采收成熱的果實(shí)。曬干,將果皮與種子分開,果皮為花椒,種子為椒目。 生境分布 : 生于山坡的灌木叢中。分布西藏等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灌木或小喬木,高1米。嫩枝暗棕色或暗灰色,著生疏少而短小下彎的皮刺。葉互生,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;小葉2~7對,具極短柄;小葉片卵形或廣卵形,長2.5~5厘米,寬1.5~3.5厘米,葉緣具銳鋸齒,齒間及葉的兩面具粗大的腺點(diǎn)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淺綠色。聚傘圓錐花序頂生;雌雄異株;花被片4~8。蓇葖果,成熟心皮2~4 性味 : 辛,溫,有小毒。 功能主治 : 溫中散寒,燥濕殺蟲。治胃腹冷痛,嘔吐,寒濕瀉痢,蛔蟲病。椒目:行水,治水腫脹滿。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錢。 摘錄 : 《中藥大辭典》 拼音注音 : Yě Huā Jiāo 別名 : 葉爾瑪。 英文名 : Pericarp of Tibet Pricklyash 出處 : 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,根也可入藥。 來源 : 藥材基源:為蕓香科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的果實(shí)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[Z.setosum Hemsl.]采收和儲藏:7-8月采收成熟的果實(shí)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 生境分布 :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灌叢中,亦有栽培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及遼寧、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貴州等地。 原形態(tài) : 野花椒 灌木,高1-2m。樹干有時(shí)無刺,枝通常有皮刺及白色皮孔,皮刺基部肩寬可達(dá)2cm。奇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,厚紙質(zhì);葉軸邊緣有狹翅和長短不等的皮刺 性狀 : 性狀鑒別 分果球形 化學(xué)成分 : 根含生物堿茵芋堿(skimmianine) 歸經(jīng) : 胃經(jīng) 性味 : 辛 功能主治 : 溫中止痛 用法用量 : 內(nèi)服:煎湯 摘錄 : 《中華本草》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cys1996.com/zhongyaocai/23603.html.
聲明: 我們致力于保護(hù)作者版權(quán)《中藥大辭典》:野花椒
《中華本草》:野花椒